马铃薯繁峙根结线虫新种(Meloidogyne fanzhiensis n.sp.)之发现描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品三

作者: 彭德良;郑经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繁峙根结线虫新种;古家庄;马铃薯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671-8151

年卷期: 1990 年 01 期

页码: 55-60+91

摘要: 1985年在山西省繁峙县古家庄马铃薯根部发现了一种根结线虫,经三年来的鉴定研究为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Goeldi,1887)一新种,定名为繁峙根结线虫(Meloidogyne fanzhiensis),此新种的特征为雌虫会阴花纹椭园形,弓门稍高,波纹中度密,走向较平顺而园,近尾点的背纹较密而有波折,远尾点的线纹较稀而光滑,侧区的线纹向内弯曲呈近似漩涡形,会阴区以下线纹少,口针长11.1μm,排泄孔位置靠后,约为口针基部球到头端距离的2倍处;雄虫头帽突出,口针粗壮,长12.2μm,锥部长度约为杆部的1/2;二龄幼虫平均体长438.2μm,口针长9.4μm,排泄孔在半月体前1-3μm,到头端的距离平均为76.7μm,尾部钝园,长约26.2μm。直肠膨大。雌虫、雄虫、幼虫头部唇盘略隆突,两侧的中唇凹陷形成二对唇片。虽然幼虫尾形与M. ardenensis、M. propra相似,但除上述会阴花纹等与二者不同外,M.propora幼虫尾长只18μm,排泄孔在半月体前47μm,M.ardenensis幼虫尾长39μm,直肠不膨大,可互区别。同时在为害后不形成显著根结而以成熟雌虫膨大鼓突撑破根皮显露根表排卵,亦与一般根结线虫不同。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及行距对马铃薯宣薯2号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秦智慧,邓禄军,夏锦慧. 2012

[2]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高海拔地区马铃薯会-2号产量的影响. 孙伟,李标,邓宽平,雷尊国. 2011

[3]黑龙江省主栽马铃薯品种对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和拟枝孢镰刀菌(F.sporotrichioides)的抗病性评价. 单玮玉,徐永清,孙美丽,柴莹,宿飞飞,孙旭红,李秀钰,李磊,李凤兰. 2017

[4]马铃薯.变个种法-采用早熟品种,一年种植两作连续几年示范,山西南北皆可. 裴荣信. 1999

[5]拌种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罗爱花,陆立银,王一航. 2011

[6]新疆中晚熟马铃薯品种及栽培技术. 冯怀章,沈洪飞,刘易,李江涛,邢斌德,江应红,古丽米拉·热合木土拉. 2017

[7]马铃薯蛋白功能性质的研究. 潘牧,陈超,雷尊国,李怀奎,王晓丹. 2013

[8]马铃薯费乌瑞它冬种高产栽培技术. 孙伟,邓宽平,李标,雷尊国. 2010

[9]应用AMMI模型分析评判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范士杰,王蒂,张俊莲,白江平,李其义. 2012

[10]赤峰市脱毒马铃薯种薯引进与筛选试验. 张晓梅,王秀芝,孟令强,曲宝茹. 2013

[11]不同生长期的脱毒微型薯产量、性状试验研究. 周淑兰. 2009

[12]马铃薯class Ⅰ patatin基因在试管块茎形成中的功能. 司怀军,柳俊,谢从华. 2006

[13]马铃薯营养物质分配对蕾花果脱落的影响. 王俊平,门福义,宋伯符,王官茂,梁文胜,蒙美莲,郭晓燕. 2001

[14]贵州冬闲田马铃薯覆黑膜栽培模式研究. 黄团,邓宽平,彭慧元,雷尊国,李丽,李云. 2012

[15]贵州春马铃薯生物效应及土壤肥力对不同类型缓释肥的响应. 张萌,马智黠,徐永康,张荣华,芶久兰,陈龙,周瑞荣,柳玲玲,何佳芳. 2017

[16]AMMI双标图在马铃薯区域试验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纳添仓. 2008

[17]贵州冬作马铃薯中早熟品种评比分析. 潘建梅,卢扬,陈恩发. 2016

[18]不同钾肥对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建明,冯君伟,郝云凤,顾敏,马俊. 2011

[19]外源基因导入对马铃薯农艺性状的影响. 黄团,李丽,雷尊国,邓宽平,李云. 2012

[20]马铃薯转化酶抑制子St-inh cDNA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功能测定. 成善汉,柳俊,宋波涛,谢从华.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