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全麦粉中的挥发性成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佐云

作者: 袁佐云;章晴;任晨刚;朱运平;俞伟祖;王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全麦粉;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期刊名称: 中国食品学报

ISSN: 1009-7848

年卷期: 2016 年 16 卷 11 期

页码: 240-24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全麦粉及其组分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从全麦粉中检测出挥发性物质39种,其中醇类3种(14.58%),酚类1种(1.49%),醛类3种(8.38%),酸类6种(11.58%),烃类19种(50.82%),酮类2种(3.77%),杂环类3种(6.15%),酯类1种(3.23%)。全麦粉中挥发性物质数量明显高于小麦粉。3-甲基-1-丁醇、正己醇、苯甲醇、正壬醇、反式-2-壬烯醛、香兰醛、己酸、庚酸、4-乙烯基愈创木酚、香叶基酮、植酮为全麦粉区别于小麦粉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来自于麸皮或胚芽。

分类号: O657.63`TS211.7

  • 相关文献

[1]顶空固相微萃取全麦粉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徐鑫,毛红艳,王仙,哈力旦·依克热木,于明. 2018

[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茼蒿和藜篙的挥发性成分. 李阳,胡建中,乔宇,廖李,汪兰,吴文锦,陈学玲,王俊,汪超. 2013

[3]基于HS-SPME-GC-MS法分析3种金橘的香气挥发性成分. 胡梓妍,刘伟,何双,胡小琴,张菊华,单杨. 2021

[4]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联用技术研究野松茸干品的挥发性成分. 谷镇,杨焱,冯涛,朱建材. 2012

[5]四川5个产区松茸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 张利,李小林,黄文丽,陈诚. 2015

[6]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分析"三味"剁辣椒和原料的挥发性成分. 郑井元,郑金玉,刘伟,谭欢,葛可达,黄余年. 2018

[7]不同萃取方法提取青稞老酵馒头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江竑宇,李梁,张文会,罗章,刘振东. 2019

[8]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分析“三味”剁辣椒和原料的挥发性成分. 郑井元,郑金玉,刘伟,谭欢,葛可达,黄余年. 2018

[9]基于HS-SPME-GC-MS法测定酸橙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 张睿胤,成凤,郑亚杰,陈鹏,陆英,袁建华,李先信,唐其. 2022

[10]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油莎豆中挥发性成分. 谭莉,孟繁磊,范宏,张慧,张惠峰,宋志峰. 2024

[11]ROAV法分析超高压处理对小龙虾仁关键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周蓓蓓,陈小雷,鲍俊杰,胡王,李正荣. 2018

[12]库尔勒香梨挥发性物质及初生代谢物的GC-MS分析. 刘园,向思敏,王江波,吴翠云,唐章虎,龚涵,张雪,徐娟. 2020

[13]不同去仓味方法对六堡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赵云雄,刘汉焱,冯红钰,罗莲凤,吴玲玲,梁光志,李子平,覃仁源. 2021

[14]HS-SPME/GC-MS测定澳洲坚果焙烤香气成分. 静玮,苏子鹏,刘义军,林丽静. 2016

[15]老鹰茶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 张蕾,王杰,罗理勇,曾亮. 2019

[16]蟠桃采后贮藏前后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 彭新媛,车凤斌,吴忠红,张玉丽,彭秧,张健,王吉德,吴斌. 2012

[17]小苍兰品种花香成分分析. 林榕燕,钟淮钦,黄敏玲,罗远华,林兵. 2016

[18]3种十字花科蔬菜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分离鉴定. 戴建青,李振宇,陈焕瑜,冯夏,韩诗畴. 2011

[19]不同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 褚能明,柯剑鸿,袁亮. 2017

[20]铅冶炼污染区小麦籽粒镉含量及低积累品种筛选. 邢维芹,张红毅,Kirk G. Scheckel,吴龙华,李会勇,Aaron R. Betts,周通,李向东,卢一富,田会阳,李立平.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