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叶片SPAD值与氮肥用量关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富林
作者: 张富林;杨利;熊桂云;范先鹏;巴瑞先;刘冬碧;余延丰;张继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叶片SPAD值;氮肥施用量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11 年 50 卷 23 期
页码: 96-1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在大田条件下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叶片SPAD值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置N 0~240 kg/hm2的施用量范围内,不同生育阶段的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叶片SPAD值都呈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二者与施氮量之间都存在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通过测定次最新完全展开叶叶片左、右和顶部三点测得的大白菜SPAD值与施氮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最为明显。
分类号: S634.1
- 相关文献
[1]调节剂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潘洁,王德芳,陆文龙,候正仿. 2001
[2]稳定性肥料添加剂对大白菜硝酸盐积累和品质的影响. 解永军,解永金,朱红梅,谭德水,张贵国. 2013
[3]黑土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异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李晓鸣,孙彬,孙磊,王玉峰. 2006
[4]农杆菌介导法将硝酸还原酶基因转入大白菜的研究. 张艳萍,陈玉梁,张正英,肖兴国. 2009
[5]抗旱节水冬小麦品种衡H1401主要性状分析与评价. 柳斌辉,王变银,陈朝阳,张文英,张晓. 2021
[6]不同生育期水稻叶片SPAD值与氮素指标相关关系. 陈秋玉,黄影华,张华杰,周丽燕,赵丽君,张善炫,夏丽莎,洪瑞霞,李艳大,陈青春. 2020
[7]玉米叶片SPAD值、全氮及硝态氮含量的品种间变异. 蔡红光,米国华,陈范骏,张秀芝,高强. 2010
[8]不同施氮对半矮秆大豆株高地上部干重及叶片性状的影响. 王囡囡. 2021
[9]贵州不同栽培密度、氮肥施用量对黔油29号产量的影响. 张超,曾兵,罗莉斯,李大雄. 2014
[10]氮素营养对黄土高原旱地玉米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宋尚有,王勇,樊廷录,高育锋,唐小明,李尚中. 2007
[11]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赵宏伟,邹德堂,迟凤琴. 2007
[12]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优质稻品种大粒香稻米品质的影响. 吴健强,张大双,彭强,龙武华,宫彦龙,刘雪薇,张习春,朱速松. 2018
[13]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优质稻品种大粒香稻米品质的影响. 吴健强,张大双,彭强,龙武华,宫彦龙,刘雪薇,张习春,朱速松. 2018
[14]不同氮肥水平对茄子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陈娟娟,冯翠,钱巍. 2020
[15]免耕条件下川香优9838氮磷钾吸收规律与氮肥合理施用. 孙锡发,涂仕华,秦鱼生,冯文强,廖鸣兰,周先龙. 2008
[16]再生稻佳辐占头季高产抗倒性的调控. 赵雅静,李小萍,廖海林,姜照伟. 2015
[17]三维立体强化栽培密度和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戴维,侯锡学,宋翔,李廷见,罗建明,谢卓霖. 2012
[18]氮肥施用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张国印,孙世友,王丽英,王志军,赵同科. 2003
[19]不同施氮量对蕹菜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刘强,谢桂先,荣湘民,廖育林. 2006
[20]氮肥施用量对稻飞虱与稻叶蝉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的影响. 徐雪亮,王奋山,刘子荣,姚英娟.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生物降解地膜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傅玺豪;朱建强;范先鹏;闫仁凯;张志毅;王玲;倪承凡
关键词: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材质;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生长发育
-
氮肥运筹与硅锌肥配施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聂新星;陈晨;张敏敏;段小丽;洪俊;周雷;曹文;杨利
关键词:水稻;氮肥运筹;硅肥;锌肥;虾稻1号;产量;品质
-
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佐剂活性
作者:秦竹;陈瑾;侯立婷;乔绪稳;李兰;杨利;杜露平;于晓明;张元鹏;郑其升
关键词:CTA1-DD蛋白;O-羧甲基壳聚糖;硫酸葡聚糖;纳米颗粒;佐剂活性
-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Cd污染稻田修复效果
作者:陈晨;刘晓继;柯晓畅;曹文;程艳;洪俊;刘波;杨利
关键词:Cd;水稻;土壤调理剂;富集;转运;赋存形态转化
-
江汉平原典型种植模式稻田土壤中农药残留特征
作者:常向前;张舒;刘冬碧;赵越;王佐乾;杨小林;夏颖;吕亮
关键词:江汉平原;中稻-油菜/小麦轮作;一季中稻;再生稻;稻田;农药残留
-
基于双特异纳米抗体FMDV血凝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杨利;张浩明;乔绪稳;陈瑾;郑其升;程海卫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双特异性纳米抗体;血凝检测法
-
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傅玺豪;朱建强;范先鹏;张志毅;何绍华;倪承凡;吴茂前
关键词:稻田土壤;生物炭;调理剂;秸秆还田;还原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