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云昌
作者: 李云昌;李英德;徐育松;黄永菊;胡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高产;双低;中油杂2号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02 年 24 卷 02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中油杂 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陕 2A不育系等材料 ,经测交、诱变和杂交转育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 (耐 )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征。湖北省区试平均产量 2 92 6 .4 3kg/hm2 ,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19.73% ,全国 (长江中游 )区试平均产量2 318.18kg/hm2 ,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13.94 %。种子芥酸含量 0 .90 % ,商品籽硫甙含量 2 0 .70 μmol/g。 2 0 0 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分类号: S565.403
- 相关文献
[1]高产双低高含油量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青杂5号(305)的选育. 余青兰. 2007
[2]双低抗(耐)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2790的选育. 李云昌,李英德,徐育松,梅德圣,胡琼. 2004
[3]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云油杂1号的选育. 蒋海玉,严远鑫,刘其宁,李劲峰,张美华,郑树松,杜燕. 2003
[4]甘蓝型油菜高产双低三系杂交种川油33的选育. 蒋梁材,张锦芳,李浩杰,张启行. 2005
[5]适合现代农作方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的选育. 许才康,孙华,蒋鹤云. 2008
[6]用酯酶同工酶和AFLP标记鉴定甘蓝型油菜"中油杂2号"的种子纯度. 梅德圣,李云昌,李英德,徐育松,胡琼. 2005
[7]用酯酶同工酶和AFLP标记鉴定甘蓝型油菜“中油杂2号”的种子纯度. 梅德圣,李云昌,李英德,徐育松,胡琼. 2005
[8]双低杂交油菜晋油11号的选育. 杜春芳,咸拴狮,范建春,咸丽霞. 2014
[9]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的选育. 孙超才,陈银华. 1999
[10]甘蓝型油菜高油黄籽双低不育系L 1016A、保持系L 1016B的选育. 郭贵敏,秦信蓉,陈丽,杜才富. 2017
[11]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浔油8号”(JG518)的选育. 沈福生,张瑞茂,江满霞,张玉玲,王由法. 2008
[12]甘蓝型黄籽双低高油份核不育材料1528 AB的选育及应用. 秦信蓉,杜才富. 2008
[13]甘蓝型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恢复系6215R的选育.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汤晓华. 2009
[14]适合机械作业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6号'的选育和利用. 顾炳朝,岳绪国,唐泽庆,杨军,张超. 2015
[15]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5号的选育. 孙华,许才康,张建栋,陈培峰,黄萌. 2012
[16]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 2002
[17]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宝油85的选育. 杜才富,秦信蓉. 2008
[18]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的选育. 许才康,马红梅,董遵,孙华. 2003
[19]高含油量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浙双72. 张冬青,张尧锋,丁厚栋,赵坚义. 2002
[20]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沪油15”. 孙超才,赵华,方光华,王伟荣,李延莉,钱小芳.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绿鳍马面鲀鱼皮组织结构观察
作者:潘鲁莹;边力;杨赟;李凤辉;胡琼;张子阳;王晓然;孔青;陈四清
关键词:绿鳍马面鲀;鱼皮;组织结构
-
绿鳍马面鲀鱼皮特性及制革应用分析
作者:胡琼;潘鲁莹;王晓然;孔青;边力;李凤辉;常青;刘长琳;陈四清;臧汝瑛
关键词:绿鳍马面鲀;鱼皮;制革前景;市场价值
-
镉对绿鳍马面鲀幼鱼急性毒性、肝脏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作者:王晓然;边力;胡琼;秦搏;常青;英娜;吴艳庆;杨立国;陈四清
关键词:绿鳍马面鲀;镉;组织结构;抗氧化酶
-
我国油菜品种登记与推广现状分析
作者:李荣德;何平;史梦雅;侯乾;胡琼;孙海艳
关键词:油菜;品种登记;推广;现状分析
-
油菜籽脂肪组成的遗传结构剖析
作者:杨雨婷;于文凯;徐颖;王会;梅德圣;蒋立希;胡琼;刘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脂肪酸组成;GWAS;FAE1基因;高油酸
-
铜、镉对绿鳍马面鲀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作者:王晓然;边力;涂忠;胡琼;秦搏;常青;英娜;吴艳庆;杨立国;陈四清
关键词:重金属;绿鳍马面鲀;急性毒性;胚胎;初孵仔鱼
-
水稻OsRLCK167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马银花;刘桃梅;万天雪;肖新波;胡琼;李萍芳;段仁燕;张斌;金晨钟;杜波
关键词:水稻;OsRLCK167基因;组织表达模式;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