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甘肃省耕层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美兰

作者: 张美兰;崔增团;顿志恒;贾蕊鸿;张玉霞;郭世乾;崔倩怡;葛承暄;蔡立群;董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储量;时空分异;甘肃省

期刊名称: 中国沙漠

ISSN: 1000-694X

年卷期: 2022 年 006 期

页码: 295-30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区域耕层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调查是明确全球土壤碳储量和认识土壤碳循环的重要任务。利用甘肃省1980s、2000s、2020s等3个时期的耕层土壤调查数据,通过计算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估算了甘肃省耕层有机碳储量。结果显示:(1)1980s、2000s、2020s甘肃省耕层SOC储量分别为97.68、109.14、123.13 Tg,近40年固碳总量约为25.45 Tg,固碳速率为0.012±0.01 kg·m-2·a-1,说明当前的农田管理措施有利于研究区耕地土壤长期固碳;40年间河西绿洲灌区、黄土高原区和陇南山地区耕层SOC储量呈增加趋势,甘南高原呈下降趋势。(2)从不同土壤类型来看,黄棕壤固碳速率最大,栗钙土最小。(3)近40年间甘肃省耕层SOC储量总体呈递增趋势,化肥、有机肥施用量以及秸秆还田量的持续增加,提高了作物归还量,进而增加了耕层有机物质含量,最终促进了耕层SOC的累积。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海南岛儋州橡胶林生态系统氮储量研究. 范美莉,王旭,吴志祥,陈德祥,杨锋. 2013

[2]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王兵,魏文俊,李少宁,郭浩,白秀兰. 2008

[3]子午岭主要森林类型土壤种子库研究. 王辉,任继周. 2004

[4]长期施肥红壤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储量及其固定速率. 佟小刚,王伯仁,徐明岗,张文菊. 2009

[5]长期不同管理措施下红壤剖面碳、氮储量变化特征. 徐虎,申华平,张文菊,王小利,蔡泽江,王伯仁. 2016

[6]不同树龄橡胶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储量特征. 吴志祥,谢贵水,陶忠良,周兆德. 2009

[7]青海耕作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庞宁菊,洪世奇. 1997

[8]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土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 吕贻忠,廉晓娟,赵红,刘武仁. 2010

[9]浙江省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的初步研究. 安玲玲,吕晓男,麻万诸,任周桥,邓勋飞,陈晓佳. 2014

[10]黑土土壤质量演变初探Ⅴ.东北主要黑土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及碳库估算. 吴彦军,汪景宽,李双异,魏丹,迟凤琴. 2007

[11]基于扣除根系体积新方法的秦岭辛家山2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 王志康,许晨阳,耿增超,刘莉丽,侯琳,杜璨,王强,吕东唯. 2019

[12]氮输入对东北土壤碳蓄积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顾峰雪,黄玫,张远东,李洁,郭瑞,严昌荣. 2017

[13]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 方晰,徐桂林,洪瑜,金文芬. 2009

[14]内蒙古典型草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及影响因素. 丰思捷,赵艳云,李元恒,闫勇智,韩芳. 2019

[15]氮输入对东北土壤碳蓄积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顾峰雪,黄玫,张远东,李洁,郭瑞,严昌荣. 2016

[16]梯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及影响因素. 李凤博,蓝月相,徐春春,陈和义,周锡跃,方福平. 2012

[17]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区旱坡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的影响. 刘海隆,蒋太明,刘洪斌,肖厚军,夏锦慧. 2005

[18]信阳市镇域农民收入时空分异研究. 毛达,黎世民,康江江,丁志伟. 2015

[19]基于ESDA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时空分异格局研究. 彭程,陈志芬,吴华瑞,孙想,姚娜. 2016

[20]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的时空分异及分区研究. 李艳梅,孙焱鑫,刘玉,廖上强.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