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麦区不同轮作模式下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结构和毒素化学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美玲

作者: 刘美玲;刘悦;陈婷婷;龚双军;史文琦;曾凡松;杨立军;喻大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种群组成;毒素化学型;前茬作物;优势种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640-6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对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结构和毒素化学型影响,于2019-2020两个小麦生长季,从湖北襄阳、枣阳长期稻-麦轮作和长期玉-麦轮作田分别采集小麦赤霉病穗,采用组织病理学分离镰孢菌单孢堆菌株,并对其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致病种和毒素化学型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样品中共分离获得191个镰孢菌单孢堆菌株;亚洲镰孢菌F.asiaticum为该区稻-麦轮作田优势种,占稻-麦轮作田分离菌株总数的93.0%,主要产生3-AcDON;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为玉-麦轮作田优势种,占玉-麦轮作田分离菌株总数的62.9%,既可能产生15-AcDON,又可能产生3-AcDON;191个菌株中仅有11个菌株产生NIV,占比5.8%。以上结果揭示,小麦赤霉病镰孢菌致病种和毒素化学型组成与轮作模式密切相关,镰孢菌优势致病种和毒素的类型可能与镰孢菌对小麦前茬作物的偏好性有关。

分类号: S435.121.45

  • 相关文献

[1]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组成及致病力分化. 徐飞,杨共强,王俊美,宋玉立,刘露露,张姣姣. 2016

[2]河南漯河地区金针虫优势种及其与前茬作物的关系. 张宏套,陈琦,蒋月丽,范志业,沈海龙,刘迪,侯艳红,陈莉,李雷雷,李世民. 2019

[3]氮磷营养盐影响海水浮游硅藻种群组成的初步研究. 曲克明,陈碧鹃,袁有宪,辛福言. 2000

[4]北方春小麦赤霉病镰刀菌种群及其毒素化学型与毒素污染分析. 刘笑笑,王莹,仇建飞,孟繁磊,魏春雁. 2018

[5]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毒素化学型分析. 杨立军,冯洁,张旭,曾凡松,向礼波,汪华,喻大昭. 2011

[6]玉米穗腐病致病禾谷镰孢复合种的遗传多样性、致病力与毒素化学型分析. 王宝宝,郭成,孙素丽,夏玉生,朱振东,段灿星. 2020

[7]青藏高原地区青稞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毒素化学型及其地理分布. 漆永红,曹素芳,李雪萍,李敏权. 2019

[8]2018年湖北省小麦赤霉菌群体组成及杀菌剂敏感性检测. 赵亚男,邹艾洪,龚双军,刘伟,瓮巧云,袁军海,范洁茹,周益林. 2021

[9]禾谷镰孢复合种毒素化学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马红霞,孙华,郭宁,张海剑,石洁,常佳迎. 2018

[10]我国北方玉米子粒禾谷镰孢菌群产毒素化学型检测分析. 董怀玉,徐婧,王丽娟,刘可杰,姜钰. 2014

[11]广西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种群构成与毒素化学型分析. 杜青,唐照磊,李石初,上官玲玲,李华娇,段灿星. 2019

[12]假禾谷镰孢毒素化学型快速鉴定及在分析黄淮麦区分离物中的应用. 邓渊钰,刘振国,陈琛,孙海燕,曹淑琳,李伟,陈怀谷. 2024

[13]不同前茬作物对星油藤土壤肥力的影响. 袁启凤,曹淑红,蔡志全,巩合德,樊国盛,王澍. 2014

[14]阴山北麓不同前茬作物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张海斌,蒙美莲,陈有君,叶君,邵盈,张婷婷,孟丽丽. 2020

[15]不同前茬作物对攀枝花植烟区烤烟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毕鑫云,王冠,徐艳丽,曾宗梁,叶田会,李云兵,张浩林,赵方德. 2023

[16]前茬作物与施肥方式互作对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张忠武,鲁耀,周绍松,王建新,张静,朱海滨,雷靖,杨景华. 2019

[17]大豆根潜蝇发生程度与前茬作物关系初步调查. 毛彦芝,牛若超,董全中,张勇,杨耿斌,车京玉,张起昌,李冬冬,于洪春. 2015

[18]不同前茬作物对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陈翠萍,闫殿海,刘洋. 2022

[19]不同前茬作物对信阳市平桥区植烟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海涛,张警予,裴泽峰,付旭东,郭磊,胡婧棪. 2024

[20]前茬作物对甜菜的影响. 吴玉梅,马青才,乔志文.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