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层干燥影响因素与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香兰

作者: 高香兰;林子木;王德华;邢思敏;刘国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分变化规律;皮尔逊相关性;数学模型;能耗及能量效率

期刊名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700

年卷期: 2024 年 55 卷 005 期

页码: 574-5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玉米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认识不深入,导致实际生产中粮食干燥设备干燥控制自动化水平有限等问题,采用热风深层顺逆流干燥装置,探究高水分玉米在烘干过程中水分与干燥段内温度、湿度和排粮频率之间的变化规律;利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验证干燥段内水分与温度和湿度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过程模拟软件对干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探究加热温度和干燥温度对干燥过程的能耗和能量效率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干燥过程的能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干燥过程中玉米的水分变化与干燥段内温度和湿度均具有强相关性.当排粮频率为10 Hz,烘干温度从70℃增加到90℃,达到安全水分干燥时间从225 min减少为135 min,而排粮频率较高时(20 Hz),不同烘干温度下的玉米水分变化规律较相近.此外,烘干30 min后计算的玉米水分与温度及湿度的R值都大于0.9,表明干燥过程中玉米的水分变化与干燥段内温度和湿度均具有强相关性.进一步通过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空气加热温度从70℃增加到100℃,干燥能量效率从54.8%明显升高至73.0%,而干燥温度从45℃增加到50℃,能量效率从73.0%降低至66.4%.增加空气加热温度和降低干燥温度可以降低空气热损失,有助于降低干燥过程能耗并提高能量效率.

分类号: TS210.4

  • 相关文献

[1]云南蔗区水分变化规律与旱地甘蔗“三高”综合技术初探. 张跃彬,吴正昆,刘少春,段昌坪,唐永芳. 1997

[2]栽培因素对油菜茎、分枝产量形成的影响. 赵继献,朱文秀,王华. 2000

[3]小麦新品种优化施肥试验研究. 张建成,张汇娟,赵春芝,张宏旭,张培智,郑和祥. 2013

[4]数值模拟在网箱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崔勇,关长涛,黄滨,李娇,何鑫. 2008

[5]黔油10号制种高产栽培模式分析. 何采平,王尔明,黄泽素,魏忠芬. 2000

[6]基于Richards扩展方程提取水稻灌浆结实光温特性参数. 杨沈斌,江晓东,王应平,申双和,石春林,王萌萌,陈斐. 2014

[7]黔中坝地黄壤旱地高产培肥模式研究. 肖厚军,徐大地,刘友云,张文安,严绪成,何成文,韦小平. 2000

[8]桑树品种选792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的研究. 孙日彦,梁明芝,宋慧贞,樊孔彰,杜建勋,邹爱娜. 1995

[9]多熟制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的生产潜力及高产技术优化研究. 刘建,徐少安,周根友,陆虎华. 2000

[10]辽宁省柞蚕场土壤侵蚀的定量研究. 黄毅,贾天会,林素兰. 2000

[11]内蒙古河套灌区强筋小麦巴丰5号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杜瑞霞,张建成,张汇娟,马捷,张培智,洪勇枫,刘哲懿. 2010

[12]玉米根系几何造型研究. 邓旭阳,周淑秋,郭新宇,赵春江,王纪华. 2004

[13]Mg、N、P_2O_5、K_2O配施对马铃薯生产效益影响的研究. 刘爱华,何庆才,蒋燕,聂莉,翟玉玲. 2007

[14]油研7号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赵继献. 2002

[15]特种油料植物星油藤不同定植方式生长规律研究. 王晓敏,张燕,李小林. 2015

[16]黔草2号苇状羊茅种子丰产栽培技术. 罗天琼,陈瑞祥,莫本田,罗绍薇. 2006

[17]花生新品种黔花生二号丰产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徐春,杨顺国. 2011

[18]杂交油菜“黔油22号”高产制种模式研究. 代文东,黄泽素,曾兵,唐容,李德珍. 2012

[19]花生新品种黔花生一号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的数学模型研究. 杨顺国. 2002

[20]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19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唐义,张荣达,张丽君,高翔,王道琴.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