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滑舌鳎性别决定的QTL互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景伟

作者: 王景伟;宋文涛;蒋丽;陈松林;李恒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半滑舌鳎;性别决定;数量性状基因座(QTL)互作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4-7968

年卷期: 2015 年 23 卷 01 期

页码: 89-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成体雌雄差异较大,性别控制是提高半滑舌鳎养殖效益的有效手段,而实现性别控制的关键在于揭示半滑舌鳎的性别决定的遗传机制。半滑舌鳎的遗传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这种性别决定方式可能存在多因子剂量效应,其性别决定不仅与性染色体有关,常染色体也会参与性别调控,遗传性别是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协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从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互作的角度来探讨半滑舌鳎遗传性别决定机制,将性别作为二项性状,利用半滑舌鳎高密度微卫星遗传连锁图谱,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扫描所有标记间的二阶组合对性别是否存在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共有5个标记组合在P<0.05显著水平上被检测出来,其中组合SCAFFOLD149_7459和SCAFFOLD7854_71905在P<0.01水平上显著;5个交互组合位于7个常染色体的9个标记当中,这些标记主要集中在连锁群2、10和11,其中连锁群10-11发现了两个差异显著的交互对,且两个交互对均有SCAFFOLD149_7459,说明SCAFFOLD149_7459可能在互作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标记附近的基因参与了半滑舌鳎的性别决定,也即常染色体可能参与其性别决定的过程,这对进一步研究半滑舌鳎的性别决定和性别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半滑舌鳎性逆转的遗传特性研究. 宋超,蒋丽,王景伟,李晓芳,李耕,张晓慧,王书,刘哲,李恒德. 2015

[2]半滑舌鳎Dmrt1蛋白表达、纯化及功能. 胡乔木,王凯琳,陈松林. 2013

[3]半滑舌鳎hsd11b1l和hsd11b2基因的克隆及其温度响应的表达规律. 郝先才,冯博,邵长伟,王倩. 2021

[4]半滑舌鳎的性腺分化和温度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邓思平,陈松林,田永胜,刘本伟,庄志猛,王清印,邓寒. 2007

[5]温度对半滑舌鳎家系生长及性别的影响. 田永胜,汪娣,徐营,陈松林. 2011

[6]半滑舌鳎Gadd45g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刘万军,张丽燕,邵长伟,王凯琳,齐茜,陈松林,温海深. 2014

[7]鲟鱼性别决定与分化研究进展. 曾圣,周洲,杜强,杨兴. 2014

[8]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木薯性别决定相关基因挖掘. 韦丽君,俞奔驰,宋恩亮,郑华,卢赛清,付海天. 2020

[9]杨梅性别决定与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陈方永,王引,倪海枝,颜帮国. 2021

[10]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基因与性染色体演化机制. 邵长伟,陈松林. 2012

[11]黄瓜与甜瓜的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龚浩,罗剑宁,罗少波,郑晓明,何晓莉,吴海滨. 2014

[12]黄喉拟水龟性别调控相关lncRNA和mRNA的筛选及初步分析. 朱彦雨,刘晓莉,王亚坤,李伟,洪孝友,朱新平,徐红艳. 2020

[13](鱼央)属4种鱼SRY、SOX和HOX基因同源序列的PCR扩增分析. 付元帅,龙华,陈建武,张燕,汪登强. 2007

[14]AMH基因对鱼类性别决定影响的研究进展. 闫悦,朱昊俊,陶易凡,徐跑,强俊. 2022

[15]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及性别控制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喻杰,杨弘. 2020

[16]鱼类性别调控基因cyp19a的研究进展. 宋卓,强俊,朱昊俊,陶易凡,徐跑. 2022

[17]伽马辐照对智利小植绥螨生殖及性别决定的影响. 王恩东,吕佳乐,徐学农. 2016

[18]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SRY基因同源克隆和序列分析. 杨弘,夏德全,许广平,何杰,曹丽萍,吴婷婷. 2005

[19]性别基因调控与性别控制研究进展. 刘铁铮,邢光东,周东蕊,杨恩昌,傅泽红. 2003

[20]葫芦科B类基因在性别决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孙进京,路洪凤,黄三文.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