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摘薹后不同追肥量对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炜华

作者: 周炜华;赵继献;戴祥来;胡权;程国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摘薹;追肥;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耕作与栽培

ISSN: 1008-2239

年卷期: 2024 年 44 卷 001 期

页码: 64-68

摘要: 为研究油菜摘薹后不同追肥量对油菜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获得油菜摘薹后最佳施肥量.以臻油 89、宝油 150 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摘薹、摘薹不追肥和追肥共 6 个处理,分析油菜摘薹后不同追氮量下产量、植株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摘薹对油菜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摘薹后不追肥减产显著,摘薹后追肥减产不明显.臻油 89 与宝油150 各摘薹处理平均产量分别为 2 014.22 kg/hm2、1 839.02 kg/hm2,与不摘薹对照处理(2 078.54 kg/hm2、1 920.89 kg/hm2)相比产量分别减产 3.09%和 4.26%,减产不显著.油菜摘薹后追肥,降低了分枝位,促进了根茎发育,二次分枝数及单株角果数的增加,是摘薹产量增减不显著的主要因素.摘薹作蔬菜食用,两品种分别以 P1 T4、P2T3 处理经济效益最大,分别为 17 899.89 元/hm2、16 016.12 元/hm2;比不摘薹对照分别增加 3 350.12 元/hm2、2 569.89 元/hm2,增效23.03%和 19.11%.发展优质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技术,可明显提升油菜产值,为农民增收增效,有效带动油菜产业发展.油菜摘薹后追施尿素 75~150 kg/hm2,油菜纯收入最高,经济效益最大.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摘薹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文献分析. 戴祥来,赵继献,胡权,程国平. 2021

[2]有机肥施用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戴祥来,赵继献,胡权. 2022

[3]河南省不同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蔡东芳,王建平,张书芬,何俊平,曹金华,文雁成,赵磊,王东国,朱家成. 2018

[4]基施树脂包膜尿素替代追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薛亚光,韩笑,刘海翠,石吕,李赢,魏亚凤,石晓旭,杨美英,刘建. 2022

[5]沿海旱作地区杂交油菜宁杂1818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高建芹,顾圣林,陈松,张洁夫,付三雄. 2017

[6]油蔬两用油菜宁油16号摘薹效应研究. 胡茂龙,戚存扣,浦惠明,陈新军. 2011

[7]直播条件下摘薹对不同油菜组合生产的影响. 刘新红,邓力超,周兴,王同华,郭一鸣,曲亮,李莓. 2021

[8]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双低油菜宁杂11号、宁油16号摘薹试验研究. 陈锋,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松. 2011

[9]播期和密氮组合对镇麦10号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李东升,温明星,蔡金华,曲朝喜,陈爱大. 2015

[10]有机肥基肥基础上一次性追肥对稻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吴彤东,沈明星,姚月明,沈新平,高飞,王波. 2007

[11]密肥组合对强筋小麦'镇麦12号'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李东升,温明星,陈琛,柳聚阁,单延博,曲朝喜. 2019

[12]追施沼肥对半干旱地区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孔德杰,刘娜娜,杨改河,冯永忠,任广鑫. 2009

[13]密氮组合对镇麦12号籽粒产量、品质和净效益的影响. 李东升,温明星,陈琛,柳聚阁,郭瑞,单延博,曲朝喜. 2019

[14]密度和追肥方式对张杂谷8号产量影响分析. 郭建富,陈勇. 2018

[15]追施不同种类稳定性尿素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洪喜,赵蔚,郝文雅,曹明慧,刘剑钊,刘松涛,袁静超. 2019

[16]N、P、K后移追肥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孟凡钢,崔明元,闫晓艳,姜海英,赵婧,刘海,黄文,王振萍,邱强,张伟. 2020

[17]大豆鼓粒期的氮积累及转移对产量的影响. 郑绍辉,赵鑫,Md.Matiul Islam. 2017

[18]不同密度与追肥对黔糯768夏播产量的影响. 曹绍书,任洪,董颖苹,沈建华,朱树国. 2006

[19]黑土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施氮技术研究. 高华鑫,张卫峰,夏海勇,高强,米国华,王贵满. 2015

[20]追氮时期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雷钧杰,赛力汗.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