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区域30个夏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和氮素转运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慧

作者: 张慧;赵红香;温立玉;王庆成;刘开昌;赵海军;李宗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玉米;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子粒生产效率;干物质积累量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6 年 03 期

页码: 78-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依据单株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子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对该区30个夏玉米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4种类型,高产氮高效型(Ⅰ)、高产氮中效型(Ⅱ)、中产氮中效型(Ⅲ)和低产氮低效型(Ⅳ)。经进一步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单株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子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间显著相关。开花期后,高产氮高效型(Ⅰ)夏玉米品种的氮素和干物质向子粒分配比例较高,氮转移量、转移效率、贡献率最高;低产氮低效型(Ⅳ)夏玉米品种向根、茎的分配比例较高,氮转移量、转移效率及贡献率最低。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的水氮调控效应. 张美微,刘京宝,李川,黄璐,张盼盼,李萍,牛军,郭国俊,陈京仑,宇婷,乔江方. 2020

[2]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耦合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高逖,李春喜,周宝元,徐光武,马玮,赵明. 2017

[3]华北地区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应. 李格,白由路,杨俐苹,卢艳丽,王磊,张静静,张银杰. 2019

[4]不同基因型高粱的氮效率及对低氮胁迫的生理响应. 刘鹏,武爱莲,王劲松,南江宽,董二伟,焦晓燕,平俊爱,白文斌. 2018

[5]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的氮高效大麦DH株系评价. 高润红,徐红卫,郭桂梅,宗营杰,李颖波,杜志钊,陈志伟,陆瑞菊,王亦菲,刘成洪. 2021

[6]甘蓝型油菜种质苗期氮素营养效率的鉴定与评价. 邹小云,刘宝林,宋来强,官春云. 2017

[7]谷子苗期氮高效品种筛选及相关特性分析. 陈二影,杨延兵,秦岭,张华文,刘宾,王海莲,陈桂玲,于淑婷,管延安. 2016

[8]拔节期钾肥施用量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 李青风,高杰,彭秋. 2019

[9]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莫绍芬,蒋满英,莫云锦,陈辉云. 2007

[10]高产谷子品种高产机制. 琦明玉,张立媛,李红光,李志光,赵敏. 2019

[11]两个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研究. 邓应德,周飞捷,邓晓娟,肖层林. 2011

[12]江苏淮北地区不同类型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形成特点. 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 2012

[13]内蒙古阴山北麓区不同土壤改良剂施用效果研究. 贾有余,任永峰,高宇,赵沛义,尹秀兰,李彬,蒙美丽. 2017

[14]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施磷管理对玉米生长与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 李前,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王蒙,徐晨,刘志全,王立春. 2019

[15]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任永峰,梅丽,杨亚东,王志敏,赵沛义,高宇. 2018

[16]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对光伏板遮荫的响应. 陈凤,郭明明,樊继伟,仝彩霞,李亮,李强,任立凯,浦汉春,孙中伟,王康君,张广旭,赵雪君,张峰. 2017

[17]10%唑·氰氟+480 g/L灭草松对旱直播稻田杂草防除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张自常,谷涛,李永丰,杨霞,曹晶晶. 2019

[18]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新疆棉花群体质量的影响. 王刚,韩焕勇,王旭文,陈兵. 2021

[19]大兴安岭南麓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廉博,王雪娇,苏二虎,赵晓宇,李金龙,陈广平,贾利敏,李强. 2021

[20]播期对苏北盐碱地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代金英,胡蕾,孙一标,施伟,赵绍路,朱静雯,刘凯,严国红,陈大勇,王爱民.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