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旱地烤烟适宜起垄高度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家富
作者: 袁家富;毕庆文;彭成林;梁永江;罗明清;崔政;汪键;徐祥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旱地;烤烟;垄高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08 年 47 卷 10 期
页码: 1179-11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于黔北烟区缓坡旱地土壤,与培土措施配套,15~25cm的起垄高度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和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改善烟叶经济性状和品质、促进土壤保水。相对于35cm起垄高度,15cm起垄高度处理的产量、产值分别增加13.90%、17.67%,25cm起垄高度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6.53%和23.16%。试验以15cm和25cm垄高处理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协调性表现最好。
分类号: S572
- 相关文献
[1]起垄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烤烟产量质量的影响. 向金友,程智敏,黄胜,张吉亚,杨溢德. 2013
[2]旱地抗病性烤烟优良品种筛选试验. 刘永贤. 2012
[3]不同烤烟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刘永贤. 2011
[4]根层空间对烤烟品质和均质化的影响. 于祥全,蔡宪杰,薛琳,曹亚凡,闫宁,张继光,李世金,杨悦章,梁军伟,薄国栋,申国明. 2021
[5]不同起垄高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刘正玉,斯年,曾钰婷,许娟妮,谭淑琼,卫华,李淑萍,次仁卓嘎. 2015
[6]SRSC垄宽和垄高对日光温室甜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傅国海,杨其长,刘文科,闫文凯. 2017
[7]起垄高度对设施土壤温度、黄瓜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立革,焦晓燕,韩雄,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 2015
[8]交替灌溉方式土壤水分运移及垄体参数初探. 杜园园,王同朝,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曹晋军. 2012
[9]起垄高度对日光温室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甜椒根区温热及产量的影响. 李宝石,刘文科,李宗耕,张玉彬,查凌雁,周成波,邵明杰. 2020
[10]红壤旱地多元多熟复合种植制的物能生产力研究. 陈喜靖,王国法,阮关海,邵思文,施志仁,胡鑫虎. 2000
[11]地膜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研究. 崔欢虎,张鸿杰,徐建兵,梁维治,马爱萍,池宝亮,陈奇恩. 2000
[12]旱地玉米覆盖栽培的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 杨封科,高世铭,张绪成,马一凡. 2014
[13]不同种薯处理对旱地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任永峰,赵沛义,赵举,路战远,张永平. 2013
[14]辽西低山丘陵区聚水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 郑国相. 2000
[15]旱地玉米两种秸秆覆盖方法. 赵克明. 1992
[16]微孔膜覆盖穴播小麦生态效应研究. 崔欢虎,张鸿杰,徐建兵,梁维治,马爱平,池宝亮,陈奇恩. 2000
[17]箭筈豌豆旱地留种技术规程. 芶久兰,秦松,孙锐锋,肖厚军,王文华. 2012
[18]DNDC模型对我国旱地N2O释放的拟合对比分析. 徐文彬,刘广深,洪业汤,LI CHANGSHENG,陈旭晖. 2002
[19]旱地粟种植户采用覆膜技术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郭岩,王慧军,王桂荣,杨天育,李沣. 2011
[20]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红壤旱地种养结合优化模式的研究. 屠人凤,樊剑波,何园球.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四川省犍为县两种纵卷叶螟幼虫和蛹的寄生蜂种类及发生动态
作者:钱佳宁;彭成林;赵晓昱;丁柃文;徐红星;田俊策;谢馨;郭嘉雯;吕仲贤
关键词:稻显纹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寄生蜂;发生差异;寄生率
-
水分优化管理对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及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彭成林;赵书军;佀国涵;朱秀秀;牛鑫泽;袁家富;徐大兵;刘威;周剑雄
关键词:稻虾共作;水分优化管理;土壤还原性物质
-
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和表面结构变化特征
作者:彭成林;徐大兵;周勇;佀国涵;赵书军;刘威;周剑雄
关键词:稻虾共作;秸秆还田;腐解;养分释放;表面微观结构
-
烤烟生产投入间接碳排放分析-以湖北省恩施州烟区为例
作者:贾明军;申国明;夏鹏亮;黄勇;文涛;向修志;彭五星;徐祥玉;周剑雄;先开远;高林
关键词:恩施;烤烟;生产投入;碳排放系数;间接碳排放
-
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对水稻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作者:佀国涵;朱秀秀;彭成林;袁家富;赵书军;徐大兵;谢媛圆;周剑雄;杨小红
关键词:稻虾共作模式;克氏原螯虾;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分布
-
基于模糊光照处理的田间鲜烟成熟度图像智能判别方法研究
作者:代英鹏;刘浩;毕庆文;赵勇;王松峰;孟令峰;张国超;孙福山
关键词:烟叶成熟度;田间环境;智能识别;光照;模糊关系
-
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WH07对潜育化水稻土的改良效果和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作者:王麒;李奎;彭成林;罗治华;陈涛;易菊平;龚艳;胡洪涛
关键词:潜育化稻田;土壤改良;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还原性物质;氧化还原电位;氮循环功能基因;土壤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