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两个县陆稻稻瘟病菌稻巨座壳交配型测定及致病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丽英

作者: 董丽英;周伍民;刘树芳;赵秀兰;杨子林;李秋阳;李迅东;杨勤忠

作者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沧源佤族自治县植保植检站;临沧市植保植检站

关键词: 陆稻地方品种;稻巨座壳菌;有性世代;致病性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21 年 008 期

页码: 2056-20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4年,自云南省沧源县及耿马县陆稻地方品种上分离99个稻瘟病菌稻巨座壳单孢菌株,采用4个已知交配型的标准菌株对其进行育性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两地稻巨座壳菌株具较高的育性,平均可交配率高达90.8%,且可育菌株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占60.9%和39.1%;分别随机对沧源县南撒村和班考村同一田块MAT1-1型和MAT1-2型可育两性菌株进行交配,均能发育形成成熟的子囊孢子,说明该陆稻地区稻巨座壳菌的可育菌株数量丰富,且于适宜条件极有可能产生有性世代;利用22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持有不同抗稻瘟病基因的单基因系对分离的99个稻巨座壳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明确了不同菌株的致病性,且发现Pik-h、Piz-t、Pi5及Pi9基因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平均抗病频率达到90.0%以上、是抗病育种的优异抗原;同时,菌株对特定抗性基因致病性的明确,也为选用不同菌株的组合开展有性杂交,构建遗传群体开展稻巨座壳菌无毒基因的克隆鉴定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435.111.41

  • 相关文献

[1]临沧地区不同来源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董丽英,赵秀兰,刘沛,刘树芳,张先闻,杨勤忠. 2023

[2]稻瘟病菌致病机制及无毒基因的研究进展. 李露,李成云,杨明,万洪辉. 2001

[3]艾纳香有性世代的调查研究. 何元农,冼福荣,丁映,邹纯礼. 2007

[4]稻瘟病菌在培养基上有性世代的形成. 沈瑛. 1989

[5]几种寄主植物上分离的梨孢菌研究——云南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研究之四. 李成云,李家瑞,沈锐,藤田佳克,林长生. 1993

[6]稻瘟病菌的菌丝融合及其与有性世代形成的关系——云南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研究之六. 李成云,李家瑞,内藤秀树,林长生,藤田佳克. 1995

[7]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 Ⅱ.稻瘟病菌两性菌株的初步研究. 李成云,李家瑞,藤田佳克. 1991

[8]利用荧光蛋白标记研究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的细胞结构. 郭晓宇,李玲,董波,王教瑜,柴荣耀,张震,毛雪琴,邱海萍,郝中娜,王艳丽,孙国昌. 2018

[9]平凉市崆峒区小麦白粉病病菌有性世代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分析. 曹世勤,何理,陈杰新,孙振宇,穆灵仙,谯陈东. 2018

[10]球孢白僵菌有性世代培养及子代毒力稳定性鉴定. 张军,李丽莉,杜茜,王振营,汪洋洲,李启云. 2017

[11]浙江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研究. 金敏忠,柴荣耀,张庆生. 1993

[12]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初报. 李成云,李家瑞,林长生,小泉信三,岩野正敬,加藤肇,吉野领一. 1992

[13]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及色素的基因表达分析. 罗朝喜,李进斌,李成云. 1999

[14]四川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初步研究. 彭云良,陈国华,何明,沈瑛,袁莜萍. 1995

[15]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初步研究. 沈瑛,袁筱萍,金敏忠,柴荣耀. 1989

[16]小麦锈菌冬孢子萌发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陈万权,刘博,刘太国,高利. 2011

[17]新西兰白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范志宇,恽时锋,薛家宾,徐为中,王芳. 2007

[18]油菜菌核病的致病性和抗(耐)性研究现状. 王璐璐. 2015

[19]猪的三种新发细菌病研究进展. 黄金海,王英珍,丁伯良. 2000

[20]枸头橙茎隐点病病原对一些柑桔品种的致病性. 王洪祥,陈国庆. 199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