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荔枝半同胞家系果实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洁芳

作者: 吴洁芳;欧良喜;陈洁珍;蔡长河;严倩;姜永华;李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生荔枝;半同胞家系;果实性状;遗传变异;遗传参数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0 年 05 期

页码: 46-52

摘要: 以26个野生荔10号荔枝自然杂交子代半同胞单株为材料,分析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估测其遗传参数,以期弄清野生荔枝的遗传规律和在酿酒品种培育中的可行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的表型性状(果实形状、果肩形状、果皮颜色、龟裂片形状、裂片峰形状)变异范围广,均分离出3~5个不同类型;除果皮颜色外,其余性状亲本性状遗传更加顽固;呈母本性状占比数依次为果肩形状(55.56%)>果实形状(44.44%)>龟裂片形状(40.74%)>裂片峰形状(29.63%)>果皮颜色(14.81%)。品质性状家系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28.44%)>果皮厚度(17.48%)>果肉厚度(15.44%)>可食率(12.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8%)>果形指数(5.59%);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0.9992)>可食率(0.99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9753)>果形指数(0.9733)>果肉厚度(0.9663)>果皮厚度(0.9585);遗传增益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87.74%)>果肉厚度(48.32%)>果皮厚度(30.16%)>可食率(17.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7%)>果形指数(-4.77%)。单果重在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增益3项指标值均最高,表现出突出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和遗传增益效果,表明该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且后代的选择余地较大。筛选出9个特异单株:8个单株入选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特异单株,1个单株入选高可食率(≥80%)特异单株,改良效果好。

分类号: S667.1

  • 相关文献

[1]梨F_1代群体果实性状的遗传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赵亚楠,欧春青,王斐,张艳杰,马力,姜淑苓. 2018

[2]杏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赵习平,马之胜,宣立锋,智福军,刘占军. 2005

[3]果实性状在梨杂交F_1代中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分析. 王斐,姜淑苓,欧春青,马力,张艳杰,赵亚楠. 2018

[4]克里迈丁×本地早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 陈力耕,胡运权,陈克玲. 1988

[5]白花草木樨半同胞家系的生物固氮性状评价. 吴兴旺,Saman BOWATTE,张吉宇,侯扶江. 2020

[6]广西野生荔枝资源的研究价值及其保护对策. 朱建华,黄宏明. 2005

[7]银杏半同胞家系苗期根皮过氧化物同工酶试验分析初报. 孙明高,赵玉涛,王家保. 2001

[8]海南野生荔枝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应用. 罗海燕,陈业渊. 2007

[9]海南两个自然保护区野生荔枝遗传多样性研究. 姜成东,蔡胜忠,肖翔,肖小军,卢业凌. 2009

[10]虾夷扇贝养殖群体的遗传力估算. 郑怀平,李莉,张国范. 2011

[11]应用RAPD标记研究野生荔枝种质资源. 邓穗生,陈业渊,张欣. 2006

[12]广西野生荔枝博白种群生命表分析. 朱建华,潘丽梅,彭宏祥. 2010

[13]5个斑节对虾半同胞家系生长、消化及免疫的比较. 黄忠,江世贵,林黑着,杨其彬,周发林,黄建华. 2014

[14]吉林省李品种资源果实主要性状鉴定与评价. 张艳波,陈蕾,崔龙,李锋. 2018

[15]梨果实部分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李俊才,伊凯,刘成,隋洪涛,王家珍. 2002

[16]优势鲜食葡萄良种-瑰香怡. 王德生. 2003

[17]贵州省刺葡萄资源性状测定及开发利用研究. 仲伟敏,唐冬梅,李金强,赵凯,吴亚维,马玉华. 2015

[18]香蕉不同留果梳数处理对果实性状的影响试验. 解华云,邓筱艳,刘文华. 2017

[19]7个鲜食葡萄品种在黔东南地区的引种表现. 何伟,唐冬梅,刘富涛,仲伟敏,赵凯. 2017

[20]尿素配施添加剂NAM对辣椒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刘藜,孙锐锋,肖厚军,周瑞荣.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