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稻茎叶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强

作者: 林强;梁康迳;郑秀平;吴志源;周天理;周元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籼稻;遗传方差;加性相关;显性相关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286

年卷期: 2009 年 31 卷 02 期

页码: 194-197+2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茎叶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并且多数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茎叶性状间的相关最为密切,其次为产量性状。在产量与茎叶性状间的相关性上,少量性状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籼型三系杂交早稻粒形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 林强,梁康迳,郑秀平,吴志源,周天理,周元昌. 2009

[2]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杨六六,刘惠民,曹美莲,李朋波,王娇娟,陈耕. 2009

[3]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王洪飞,仇秀丽,王乃元,李毓,梁康迳. 2012

[4]陆地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郑巨云,王俊铎,艾先涛,多力坤,梁亚军,莫明,吐逊江,李雪源,龚照龙. 2013

[5]柞蚕杂交组合582×宽青产卵量的遗传分析. 徐亮,孟宪民,戚俐,刘凤云,宿桂梅,焦阳. 2011

[6]玉米自交系性状遗传力及遗传方差分量剖析. 朱正梅,赵军华,楼肖成,吕学高. 2012

[7]杂交粳稻碾磨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王昕. 2006

[8]二棱春大麦品种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张吉贞,吴玉珍,穆培源,韩新年,尹萍. 1999

[9]早籼稻空间诱变新品种“浙101”的选育. 严文潮,孙国昌,俞法明,吴伟,徐建龙,刘庆龙,金庆生. 2006

[10]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I.早熟同型系的发生及其规律. 陈秀兰,柳学余. 1999

[11]籼三系强优恢复系育的有效途径-籼掺粳恢恢交低世代测鉴. 姚立生,高恒广. 1997

[12]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Ⅱ.早熟同型系与籼稻生态类型的关系.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2001

[13]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 Ⅲ.早熟同型系的发生与不同系谱亲缘的关系.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2002

[14]不同施氮水平下籼稻和粳稻的产量响应差异. 李敏,李树杏,张洪程. 2013

[15]籼稻温敏核不育系6311S的高产繁殖技术. 黄培英,王际凤,施文娟,王成招,陆作楣. 2011

[16]中熟籼稻和粳稻的高产生育特性比较. 李敏,张洪程,姬广梅. 2013

[17]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质利用研究进展. . 1990

[18]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盛孝邦,段美娟. 2000

[19]几种水稻籼型恢复系和不育系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严钦泉,邓启云,刘选明,周朴华,李祥,储成才. 2002

[20]籼型水稻新半矮秆基因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陈庭木,王多明,吕孝财,方兆伟,樊继伟,潘启民,徐大勇.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