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钾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形成、品质及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莫钊文

作者: 李武;段美洋;潘圣刚;田华;唐湘如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减钾;产量形成;品质;钾吸收利用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4 年 29 卷 01 期

页码: 151-1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低氮磷水平下施钾处理(常规施钾(225.0 kg/hm2)、减钾28%(175.5 kg/hm2)和不施钾(0 kg/hm2))对水稻粤晶丝苗2号、桂香占、华优8305和天优998的产量形成、品质及钾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钾相比,减钾28%提高华优8305的结实率及天优998的有效穗和结实率,进而增产;桂香占的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提高,但每穗总粒数下降,因而稳产;粤晶丝苗2号有明显的减穗减粒效应。减钾28%有利改善华优8305的稻米品质;不利改善另外3个水稻品种稻米碾磨品质。适度减钾对水稻剑叶和籽粒生理代谢酶活性无显著负面影响,减钾28%有利提高钾素利用率。低氮磷水平下减钾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因品种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施氮对设施栽培金针菜产量、品质和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国伟,王晓婧,周玲玲,刘瑞显,杨长琴. 2019

[2]氮肥运筹对机插优质食味粳稻苏香粳10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谢裕林,朱勇良,黄萌,乔中英. 2018

[3]几种生物刺激素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的调控. 张运红,杨占平,郑春风,和爱玲,秦毛毛,黄绍敏,刘艳喜,骆晓声,杨红燕,张江川. 2019

[4]黄淮优质水稻应用公式计算合理基本苗数量. 杨海生,张洪程,杨连群,张士永,戴其根. 2003

[5]减钾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 李武,段美洋,潘圣刚,田华,唐湘如. 2013

[6]减氮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李武,段美洋,潘圣刚,田华,唐湘如. 2013

[7]减氮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品质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李武,段美洋,潘圣刚,田华,唐湘如. 2014

[8]杂交晚粳常优1号机插超高产栽培的产量形成机理研究. 姚月明,王海候,宋浩,郁寅良. 2010

[9]接种菌剂腐熟稻草育秧基质提高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 吕伟生,黄国强,邵正英,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魏赛金. 2017

[10]氮肥对水稻节间和叶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特征的影响. 潘俊峰,王博,崔克辉,黄见良,聂立孝. 2016

[11]双低杂交油菜油研7号及其亲本产量形成期源库调节效应研究. 王华,汤晓华. 2001

[12]纯有机肥栽培对超级杂交水稻产量形成及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岳平,曾翔,谢建红,周立军,瞿华香,张兴怀. 2006

[13]氮肥运筹与栽插密度对粳稻颖花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乔中英,陈培峰,韩立宇,顾俊荣,季红娟,董明辉. 2016

[14]稻草还田与移栽方式对油菜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孙华,黄萌,陈培峰,张建栋,陆长婴,乔中英,宋英,王海侯,沈明星. 2015

[15]超级稻研究和生产中几个问题之浅见. . 2005

[16]河北省高产夏玉米的群体结构与产量形成特征. 王磊,万敬敬,杜雄,崔彦宏,党红凯,李科江. 2016

[17]甘蓝型油菜东油1号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岳绪国,顾炳朝,唐泽庆,杨军,郭圣业. 2007

[18]水稻纹枯病发生与群体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 钟旭华,黄农荣,彭少兵,Roland J.Buresh,田卡. 2010

[19]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机插武运粳30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文青,唐青,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 2017

[20]三熟制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肖小军,吕伟生,余跑兰,郑伟,李亚贞,胡磊,肖富良,张绍文,黄天宝,肖国滨.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