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微卫星DNA引物的设计及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天时

作者: 张天时;刘萍;孔杰;王清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国对虾;微卫星;基因组文库;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04 年 11 卷 06 期

页码: 567-5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建立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部分基因组文库,对筛选的含微卫星DNA序列的克隆设计了28对引物,筛选出5对微卫星多态性引物,并用这5对引物对中国对虾的养殖群体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这5个微卫星位点中,虽然RS0871位点是多态位点,但其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都比较低。其余4个微卫星位点可产生6-8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大小分布在142-364 bp,基本上符合引物设计时理论产物长度。这些微卫星位点的期望杂合度的范围为0.7577-0.8064,表明它们都有较高的杂合度。仅有位点RS0956的观察杂合度与期望值有较大的出入,其他微卫星位点的这两值基本相符。有4个微卫星位点的PIC值较高,在0.7180-0.7709。因此,除RS0871位点以外的4个微卫星位点均可用于中国对虾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这将为中国对虾品种选育、种系评估提供更多的微卫星DNA信息。

分类号: Q953

  • 相关文献

[1]中国对虾部分基因组文库构建和微卫星DNA序列的筛选. 刘萍,孟宪红,孔杰,李健,王清印. 2004

[2]苎麻基因组微卫星的分离与鉴定(英文). 蒋彦波,揭雨成,周建林,邢虎成,佘玮. 2007

[3]中国对虾与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张天时,刘萍,李健,孔杰,王清印. 2006

[4]中国对虾微卫星家系鉴定的模拟分析与应用. 董世瑞,孔杰,张天时,孟宪红,王如才. 2008

[5]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下中国对虾父本的微卫星识别. 高焕,孔杰,于飞,王伟继,罗坤,孟宪红,刘萍,张天时. 2007

[6]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人工选育群体不同世代的微卫星分析. 张天时,王清印,刘萍,李健,孔杰. 2005

[7]中国对虾微卫星四重PCR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模拟放流效果评估方面的应用. 李伟亚,王伟继,孔杰,金显仕,阮晓红,罗坤. 2012

[8]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基因组微卫星特征分析. 高焕,刘萍,孟宪红,王伟继,孔杰. 2004

[9]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张天时,刘萍,李健,孔杰,王清印. 2005

[10]中国对虾家系水平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孟鹏,刘晓敏,王伟继,孔杰,李晓静,王清印. 2008

[11]中国对虾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朝鲜半岛西海岸群体的DNA多态性. 石拓,孔杰,刘萍,韩玲玲,庄志猛,邓景耀. 1999

[12]中国对虾SRAP分子标记体系正交优化及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陈华增,李健,何玉英,李吉涛,王清印. 2010

[13]中国对虾黄、渤海沿岸地理群的RAPD分析. 刘萍,孔杰,石拓,庄志猛,邓景耀,徐怀恕,韩玲玲. 2000

[14]中国对虾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 张辉,高天翔,庄志猛,金显仕. 2010

[15]中国对虾4代人工选育群体与1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差异SNP位点筛查. 盖超伟,李旭鹏,曹宝祥,陈宝龙,张雅文,刘绵宇,栾生,孔杰,孟宪红. 2021

[16]中国对虾黄渤海沿岸群亲本及子一代RAPD分析. 刘萍,孔杰,石拓,刘志鸿,邓景耀,庄志猛,徐怀恕,韩玲玲. 2000

[17]微卫星标记对4个贵州地方牛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杨红文,韩勇,刘镜,肖礼华,粟朝芝. 2016

[18]舟山近海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DNA分析. 林能锋,苏永全,丁少雄,王军. 2011

[19]优质细毛羊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刘桂芬,张恩平,田可川,黄锡霞,张亚妮. 2004

[20]大菱鲆4个引进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侯仕营,马爱军,王新安,黄智慧,薛宝贵,杨志,曲江波.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