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7的cDNA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恒木

作者: 张恒木;陈剑平;雷娟利;程晔;薛庆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7;序列分析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报

ISSN: 1005-7021

年卷期: 2002 年 42 卷 02 期

页码: 200-2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应用RT PCR技术克隆了 2个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black streakeddwarfvirus,RBS DV)中国分离物 ,即浙江分离物和河北分离物的基因组片段S7,并测定了他们的全序列。结果表明 :RBSDV浙江分离物 (RBSDV Zj)基因组片段S7全长 2 1 93nts(EMBL登录号为AJ2 9742 7) ,RBSDV河北分离物基因组片段S7全长 2 1 90nts(EMBL登录号为AJ2 9742 8) ,二者均含有两个开放阅读框 (openreadingframe,ORF) ,分别编码约 41kD和 3 6kD多肽 ,2个中国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高达 99% ,相应的ORF编码的多肽同源性分别为 1 0 0 %和 94 4% ,与日本RBSDV基因组片段S7核苷酸同源性为 93 4%和 93 8% ,相应ORF编码的多肽同源性分别为98 1 % (ORF1 )、96 5 %和 97 8% (ORF2 ) ,与意大利MRDVS6核苷酸同源性为 85 1 %和85 3 % ,相应多肽同源性分别为 92 3 % (ORF1 )、85 5 %和 86 8% (ORF2 )。

分类号: S432.41`S435.111

  • 相关文献

[1]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10的cDNA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张恒木,陈剑平,薛庆中,雷娟利. 2002

[2]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10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 王朝辉,周益军,范永坚,程兆榜,张文荟. 2002

[3]安徽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10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张海珊,顾江涛,严丹侃,周桃棣,夏必文,刘轩武,章东方. 2013

[4]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9的cDNA克隆和全序列分析. 张恒木,陈剑平,程晔,雷娟利,薛庆中. 2001

[5]RBSDV在玉米叶脉细胞内的侵染状态与灰飞虱传毒活力的关系. 陈声祥,洪健,吕永平,雷娟利. 2004

[6]一种快速同步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方法. 季英华,高瑞珍,张野,程兆榜,周彤,范永坚,周益军. 2011

[7]水稻幼苗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朱佳慧,徐秋芳,袁平平,倪海平,周益军,蒋选利,杜何为. 2018

[8]人工饲养不同世代灰飞虱群体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比较. 张爱红,闫冲,孟凡思,霍良占,邸垫平,苗洪芹,王锡锋. 2016

[9]人工饲养不同世代灰飞虱群体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比较. 张爱红,闫冲,孟凡思,霍良占,邸垫平,苗洪芹,王锡锋. 2017

[10]玉米品种抗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杜琳琳,吕建颖,曹晓燕,饶鸣帅,施文娟,兰莹,孙枫,程兆榜,孟庆长,袁建华,周益军,周彤. 2017

[11]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7-1基因对水稻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分析. 袁平平,孙枫,倪海平,朱佳慧,周益军,蒋选利,徐秋芳. 2018

[12]玉米抗粗缩病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邸垫平,路银贵,张爱红,杨菲,田兰芝,苗洪芹. 2021

[13]玉米粗缩病抗性相关miRNA的筛选. 吴斌,马立平,张眉,姜珊珊,郭霞,张思聪,王升吉. 2020

[14]浙江和河北发生的一种水稻、小麦、玉米矮缩病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英文). 张恒木,雷娟利,陈剑平,吕永平,陈声祥,薛庆中,M.J.Adams. 2001

[15]2种水稻矮缩病毒一步检测方法的建立. 杨迎青,周国辉,蒲玲玲,兰波,李湘民. 2012

[16]玉米粗缩病抗性遗传研究. 邸垫平,易晓云,苗洪芹,路银贵,田兰芝. 2012

[17]基于RNAi技术抗黑条矮缩病水稻新品系的培育. 朱文银,徐建第,杨连群,姜明松. 2018

[18]与RBSDV外壳蛋白P10互作植物因子的筛选与验证. 孙宗涛,魏佳,李俊敏,王旭,沈国新,陈剑平. 2014

[19]玉米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燕照玲,段俊枝,冯丽丽,陈海燕,齐红志,杨翠苹,施艳,任银玲,刘毓侠. 2017

[20]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8蛋白的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其特性. 羊健,张恒木,陈剑平,戴良英.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