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籼型野败不育系包颈现象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申宗坦

作者: 申宗坦;杨长登;何祖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籼型野败不育系;包颈现象;eui基因;基因导入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1987 年 1 卷 02 期

页码: 95-99

摘要: 籼型野败不育系的包颈现象是影响制种和繁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证明,利用长节间种质(Elongated uppermost internode stock)的 eui 基因与野败胞质的互作效应,可使珍汕97不育系不再出现包颈现象,其穗颈伸出度达到+0.71厘米,最上一节的节间长度为28.4厘米。而对照亲本珍汕97A 和珍汕97B 的穗颈伸出度分别为-9.56匣米和1.11厘米,最上一节的节间长度分别为15.6厘米和24.0厘米。可以把 eui 基因导入籼型野败不育系之中,消除包颈现象。将来转育带有 eui 基因的珍汕97B 仍较带有 eui 基因的珍汕97A 的株高要高。该项育种工作在继续进行之中。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利用“02428h”的eui基因选育长穗颈不育系. 王才林,赵凌,朱镇,张亚东. 2007

[2]水稻长穗颈基因eui紧密连锁SSR标记获得. 张所兵,朱镇,赵凌,张亚东,陈涛,林静,王才林. 2007

[3]生物工程中的仪器设备. 尤崇杓,蒋士强. 1989

[4]中间偃麦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导入及其抗性评价. 闫金龙,畅志坚,孙美荣,张晓军,詹海仙,李欣. 2010

[5]基因治疗中外源基因的导入. 郭晓红,韩晓鑫,周忠孝. 2003

[6]导入热带基因后温带玉米自交系的RAPD分析. 王国琴,张旭,王鹏文. 2001

[7]功能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 徐惠君,杜丽璞,叶兴国,徐琼芳,陈明,马有志,李连城,辛志勇. 2004

[8]活体电穿孔法基因导入技术. 陈英,庄延. 2003

[9]外源基因导入后水稻粒形的变化. 吴敬德,郑乐娅,张瑛,童继平,吴跃进. 2005

[10]普通野生稻抗褐稻虱基因导入栽培稻研究. 李容柏,韦素美,黄凤宽,罗善昱. 2002

[11]利用花粉管通遁法将cry Iα基因导入小麦. 侯文胜,郭三堆,路明. 2003

[12]中间偃麦草Z_4抗条锈病基因导入春小麦的研究. 李红霞,王平,叶兴国,魏亦勤,张双喜,裘敏,刘旺清,马素琴. 2002

[13]基因枪法将DREB1A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 赵林姝,刘录祥,梁欣欣,王晶,郭会君,赵世荣,郑企成,陈文华. 2005

[14]AB-QTL法定位海岛棉优异纤维品质基因和抗黄萎病基因. 李俊文,刘爱英,石玉真,邵艳华,张建宏,贾亮,王玉红,袁有禄. 2006

[15]自体移植情况下移入胚数对猪基因导入效率的影响. 魏庆信,樊俊华,郑新民,熊忠良,华文君,李文化. 1998

[16]猪导入人类促衰变因子(hDAF)的整合与表达. 魏庆信,樊俊华,郑新民,陈付学,熊忠良,华文君,曹军平,李文化,孙方臻. 2000

[17]利用桥梁亲本导入玉米热带种质优良基因的研究. 高增玉,武玉华,和剑涵,王江浩,陈希勇. 2013

[18]提高猪基因导入效率的研究. 魏庆信,樊俊华,郑新民. 1997

[19]大白菜和黄瓜原生质体电击基因转移的研究. 徐华强,蔡国平,吴逸,赵南明,汤辉仙,贾士荣. 1991

[20]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精子做载体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受精卵的研究. 刘萍,孔杰,李健,王清印,杨丛海,孙孝文,梁利群. 199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