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和播种深度对燕麦苗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彩锦

作者: 陈彩锦;王秉龙;王川;高婷;姜雪琴;马克成;朱新忠;李海秋;金学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燕麦;宁莜1号;耕作方式;播种深度;生理特性;产量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8 年 07 期

页码: 85-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宁莜1号当地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播种深度对燕麦苗期叶片持水力、叶片水分相对含量、苗期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苗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免秋耕措施相对于秋耕措施燕麦苗期叶片相对水分含量(RWC)高,抗旱性强;在不同播种方式下,免秋耕措施5~9 cm播深均可,但在常规秋耕措施下,采用7~9 cm播深能提高RWC,但7 cm播深效果最佳,5 cm播深使RWC下降,影响燕麦苗期叶片的保水能力。免秋耕措施下播种的燕麦在苗期叶片持水力、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比秋耕措施下稍高,但没有显著的差异。从不同播深来看,叶片持水力、POD、SOD、CAT活性依次均为播深7 cm>播深5 cm>播深9 cm,且7 cm播深中CAT活性同播深5、9 cm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不同播深对植物的生理特性有一定影响。同时在宁夏南部山区燕麦大田生产中,免秋耕较常规秋耕能提高燕麦的产量,但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常规秋耕下,播深5~9 cm均可,但在免秋耕措施中播深7 cm最适合。

分类号: S512.6

  • 相关文献

[1]不同除草剂对燕麦杂草防除效果及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盼忠,徐惠云,王婧. 2019

[2]不同耕播措施条件对燕麦抗旱性的影响. 陈彩锦,撒金东,剡宽江,杜燕萍,穆兰海. 2016

[3]不同燕麦品种再生生长特性研究. 张志芬,付晓峰,刘俊青,杨海顺,刘景辉. 2014

[4]盐胁迫对燕麦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李峰,高宏云,张翀,张宝英,马建富,郭娜,白苇,方爱国,杨志敏,李源. 2024

[5]盐浓度和播种深度对亮苜二号紫花苜蓿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王倩,舒朝成,张静,张延林,李天银,庞晓攀,郭正刚. 2017

[6]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王腾,孙继英,汝甲荣,肖本彦,吕文河. 2017

[7]不同栽培方式、播种深度对冬种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樊吴静,杨鑫,谭冠宁,唐洲萍,何虎翼. 2018

[8]免耕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适宜播种深度研究. 韦传优,向英,费永红,钟维. 2018

[9]播种深度对滨海稻区水稻旱直播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志兴,王宇,于亚辉,吕小红,隋鑫,隋亚云,王柏秋. 2021

[10]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对比. 程玉龙,张礼钢,翟步顺,缪东平,包金峰,缪昌根. 2015

[11]宁夏高寒易旱区不同播种深度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越冬率的影响. 李军. 1996

[12]不同栽培模式对江淮地区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廖华俊,江芹,董玲,宁志怨,李卫文,徐晓婷. 2014

[13]影响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因素. 冯艳春,郑洪兵,杜鹃,姚丽影. 2016

[14]不同耕作方式和移栽密度对黔油22号生产效益的影响. 曾家玉,代文东,喻盛莲. 2014

[15]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中产稻田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何佳芳,芶久兰,肖厚军. 2013

[16]寒地玉米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热动态. 李梁,于洋,姜宇博,郝玉波,葛选良,王俊河,钱春荣,宫秀杰. 2017

[17]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品种吉优716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对氮肥运筹的响应. 郑土英,刘立龙,赵荣德,徐世宏,江立庚*. 2013

[18]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 李波,魏亚凤,季桦,汪波,熊飞,张琛,刘建. 2012

[19]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2009

[20]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战秀梅,彭靖,李秀龙,李亭亭,韩晓日,宋涛,潘全良.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