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态贮藏条件下玉米粉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亚冬

作者: 肖亚冬;宋江峰;李大婧;章园;刘春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粉;玻璃态贮藏;类胡萝卜素;稳定性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432-4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提高玉米粉贮藏期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基于食品玻璃化贮藏理论,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测定干燥玉米粉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及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比较了不同贮藏温度下玉米粉中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制玉米粉中检测出13种类胡萝卜素,包括9种全反式和4种顺式类胡萝卜素。经DSC测定,当干燥玉米粉水分活度aw=0.11时,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13℃。常温(25℃)贮藏120 d,玉米粉总反式类胡萝卜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约40%;玻璃态贮藏120 d,总反式类胡萝卜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20%左右;其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受贮藏温度影响显著,玻璃态贮藏条件下二者含量是常温条件下的1.4倍。常温贮藏时,干燥玉米粉色泽亮度L*值和色调角H值随贮藏时间增加显著减小;玻璃态贮藏时,随贮藏时间增加,亮度L*值显著增加,色调角H值显著减小但大于常温贮藏条件下玉米粉色调角H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仅玉米黄质和α-隐黄质含量与亮度L*值、色调角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

分类号: TS213.4

  • 相关文献

[1]枸杞鲜果类胡萝卜素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光稳定性. 曹有龙,刘兰英,李晓莺,李越鲲. 2014

[2]基于提高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甜玉米营养糊配方优化. 廖娜,张雁,唐小俊,邓媛元,刘光,魏振承,钟立煌,王佳佳. 2024

[3]多酚对类胡萝卜素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胡雨卿,余元善,宋贤良,邹波,吴继军,徐玉娟,肖更生,胡腾根. 2023

[4]生物酶修饰对于玉米粉品质的影响. 王景会,刘景圣,闵伟红,修琳,王宝石. 2012

[5]玉米粉喷射液化工艺优化. 杨志强,孟悦. 2018

[6]枯草芽孢杆菌JAASB4胞外酶修饰对玉米粉成分的影响. 王景会,李姝睿,李达,周宏璐. 2013

[7]用玉米粉生产纤维素酶的发酵工艺探讨. 林开江,阮丽娟,王龙英,舒小洪. 1998

[8]DSC测不同条件下玉米粉糊化特性及建立淀粉糊化度测定方法的探讨. 蒋苏苏,段红伟,于锋. 2012

[9]马铃薯全粉、玉米粉和小麦粉复合馒头制作工艺研究. 刘丽,徐洪岩. 2018

[10]玉米粉制备葡萄糖的糖化工艺优化. 孟悦,王英哲,田志刚,孙洪蕊,曾宪鹏,杨志强. 2019

[11]以玉米粉和麸皮为主要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研究. 赵彩艳,朱肖亭,王二耀,徐照学,施巧婷. 2019

[12]玉米粉中伏马毒素B1和B2基体参考物质的研制. 孟佳佳,郭文博,张志岐,王松雪,聂冬霞,叶金,郭大凯,王敏,赵志辉,徐剑宏,韩铮. 2020

[13]马铃薯淀粉渣替代部分玉米粉对肉牛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占林,梁小军,丁伟,李媛媛,杨宇为. 2020

[14]不同氮源配方栽培基质对毛木耳农艺性状、品质及生产效益的影响. 张波,苗人云,周洁,黄忠乾,李小林,谭伟. 2017

[15]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初筛. 谢婷,詹美蓉,严胜泽,罗情情,吴木兰,王圣铕,王爱琴,陆欢,王瑞娟. 2024

[16]麻叶荨麻与玉米粉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张晓庆,金艳梅,李发弟,王育青,李鹏. 2015

[17]添加剂与辅料对茭白鞘叶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郑会超,柳俊超,虞勇泉,姜俊芳,黄新,吴建良,蒋永清. 2016

[18]食草鱼类饲料配方实例. 顾洪如. 2005

[19]平菇细菌性黄斑病发病因素分析. 刘川,陈强,张金霞,边银丙,黄晨阳. 2013

[20]添加玉米粉对金荞麦和甜象草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赵明坤,裴成江,余昌培.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