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低直链淀dull基因的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国珍
作者: 赵国珍;刘吉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粳稻;低直链淀粉;dull基因;遗传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1998 年 011 卷 003 期
页码: 1-4
摘要: 为了弄清控制粳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的DULL基因的遗传机制,利于选育粳稻优质米新品种,我们利用含低直链淀粉的材料与直链淀粉含量中或高的品种杂交,调查F2种子世代的DULL粒和非DULL粒以及F3种子世代的DULL株和非DULL株,经X^2检验,符合3:1的分离比,用F1与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亲本回交,调查B1和B2的DULL粒和非DULL粒的分离比,经X^2检验,符合1:1.这一结果表明,控制低直链淀粉含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粳稻品种三杂交后代垩白性状分析. 李艳萍,梁永书,孙海波,邹美智,王景余,牛景. 2007
[2]粳型巨胚突变体的发现及其遗传研究. 周义文,龚红兵,李闯,盛生兰,刁立平,胡春明,林添资,景德道,钱华飞. 2010
[3]中国粳稻春江06抗白背飞虱的遗传(英文). 寒川一成,刘光杰,朱春刚. 2003
[4]粳稻品种三杂交后代垩白性状分析. 李艳萍,孙海波,梁永书,邹美智,王景余,牛景. 2007
[5]籼粳杂交稻米胶稠度的遗传. 汤圣祥,张云康. 1996
[6]贵州高原粳稻利用中一些性状的遗传分析 Ⅲ.抽穗期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陶大云,马达鹏,娄义龙. 1990
[7]籼粳交和妥米胶稠度的遗传特性分析. 汤圣祥,张云康. 1996
[8]粳稻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王昕,代晓华,殷延勃,王坚,强爱玲,刘炜,史延丽. 2006
[9]利用SSR标记定位粳稻云引抗稻瘟病基因. 张建福,凌忠专,王国英,谢华安. 2006
[10]粳稻剑叶不同发育时期SPAD值遗传效应分析. 殷延勃,马洪文. 2008
[11]粳稻品质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种子效应与母体效应估测. 吕文彦,张鉴,曹萍,裴忠友,郭玉华,侯秀英,何萍. 2002
[12]粳稻新资源三无稻的三无性状遗传分析. 全东兴,南钟浩,严永峰,侯立刚,魏才强. 2003
[13]粳稻谷粒性状与垩白性状的相关分析. 黎毛毛,徐磊,曹桂兰,任军方,贺浩华,韩龙植. 2008
[14]粳稻孕穗期耐冷基因突变体02428c的遗传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普晓英. 2005
[15]粳稻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耐冷性变异. 金润洲,吴长明,王景余. 1991
[16]粳稻特殊广亲和系GC13的遗传分析及利用研究. 黎坤爱,李丹婷,陆岗. 2003
[17]粳稻粒形遗传初步研究. 杨联松,白一松,陈多璞,杨剑波,丁超尘. 2002
[18]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低直链淀粉含量抗除草剂水稻. 张浩,柳絮,宣宁,张华,高瑞钰,赵倩倩,姚方印. 2020
[19]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育种利用的研究进展. 朱昌兰,沈文飚,翟虎渠,万建民. 2004
[20]低直链淀粉甘薯新品系的初步筛选与简析. 范丽娜,卢俊玲,张海燕,王庆美,解备涛,董顺旭,张立明.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风味物质分析
作者:赵国珍;侯燕萍;马世贵;陈于敏;吴志刚;高丽
关键词:云粳37号;粳稻;优质食味;风味物质
-
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的稳定性分析
作者:赵国珍;刘慰华;刘似玉;董林波;李林东;陈于敏
关键词:优质食味;水稻;粳稻;‘云粳37号’;稳定性;AMMI模型;农艺性状;稳定性分析;适应性
-
优质食味粳稻香软米新品种云粳37号选育及功能基因优势等位基因型分析
作者:赵国珍;陈于敏;吴志刚;刘慰华;刘似玉;刘家稳
关键词:粳稻;云粳37号;优质食味;功能基因;Wxy37
-
优质香型粳稻新品种云粳4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赵国珍;陈于敏;刘慰华;吴志刚;世荣;袁平荣;苏振喜;朱振华
关键词:粳稻;云粳48号;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高原粳稻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作者:世荣;刘吉新;陈于敏;李荣波;郑晔;张其钢;吴志刚;刘慰华;赵国珍
关键词:高原粳稻;SSR标记;群体遗传结构;关联分析
-
外引粳稻品种在云南高原的综合评价
作者:陈于敏;刘吉新;李荣波;张其钢;郑晔;世荣;刘慰华;邹茜;吴志刚;赵国珍
关键词:外引品种;粳稻;云南;农艺性状;稻米品质;稻瘟病抗性
-
基于抗稻瘟病基因Pi40特异性SCAR标记的MAS育种应用
作者:寇姝燕;邓剑川;邹茜;刘慰华;张翠萍;朱振华;陈于敏;赵国珍;苏振喜;世荣;袁平荣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特异分子标记;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