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词云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研究学科:从事稻种资源、水稻遗传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杂稻制(繁)种技术、水稻栽培生理、国家和省级水稻区域试验、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生态鉴定等水稻科学研究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位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内,创建于1978年,是贵州省唯一专业从事稻种资源、水稻遗传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杂稻制(繁)种技术、水稻栽培生理、国家和省级水稻区域试验、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生态鉴定等水稻科学研究的机构。下设办公室、生产科、栽培生理研究室、两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分子育种实验室和两用核不育系生态鉴定中心等机构。全所现有在职职工64人,其中技术干部27人,有研究员5人,客座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7人,中级职称9人,省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对象2人,省管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10人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以水稻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从事水稻遗传育种、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不育系繁殖、杂稻制种技术、遗传材料创新利用,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不育系及新品种(组合)的生态适应性鉴定,水稻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水稻灾害防避技术等研究;水稻种子产业化和产品加工及相关技术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稻米制品品质分析、监测;市场调查、成果转化利用和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六五”以来,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中试开发、农业部新品种扩繁、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贵州省水稻育种攻关、省基金、省农业厅动植物育种专项、省重点成果推广等项目。先后育成并通过审定的常规水稻新品种有广文5号、秋辐1号、黔育272、黔育402、黔育404、黔育204、黔育413、黔育417、黔育419、农虎禾、贵花36、金麻粘、银桂粘、黔恢15等,在生产上累计推广面积数千万亩。其中金麻粘荣获国家优质米,曾作为中南海国宴用米。 在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方面进展突出,育成的两优363、两优211是西南地区率先通过省级审定的两系法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其中,两优363米质特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给予很高评价,2000年12月在中国首届梵净山稻香节上获优质米综合评分第一名,2002年在中国(淮安)优质米博览交易会获优质农产品奖,2003年8月通过全国审定,是贵州省第一个通过全国审定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人才队伍
现有在职职工64人,其中技术干部27人,有研究员5人,客座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7人,中级职称9人,省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培养对象2人,省管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10人
组织机构
下设办公室、生产科、栽培生理研究室、两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分子育种实验室和两用核不育系生态鉴定中心等机构。
上级单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领域
从事稻种资源、水稻遗传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杂稻制(繁)种技术、水稻栽培生理、国家和省级水稻区域试验、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生态鉴定等水稻科学研究
获得成就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方式
电话:0851-83762727 邮箱 :
邮编:550006 传值:0851-83762455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省农科院内
网址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