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结构与渔场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显森 1 ; 逄志伟 1 ; 张鹏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FAO34渔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结构;渔场分布

期刊名称: 水生态学杂志

ISSN: 1674-3075

年卷期: 2017 年 38 卷 06 期

页码: 57-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结构与渔场分布,对2007-2014年入渔FAO34渔区3.11和1.32小区(毛里塔尼亚专属经济区)从事中上层鱼类捕捞的7艘国内渔船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入渔船只数量、入渔渔船总产量和作业渔船平均日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2011年入渔渔船总产量和作业渔船平均日产量到达最大值,2012年入渔船只数量到达最大值。渔获种类主要包括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短体小沙丁鱼(Sardinella maderensis)、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和竹筴鱼(Trachurus trachurus),各渔获种类的渔获量年际间波动较为明显。月均产量在17.2~23.6 t/haul,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8月;月均总产量在1 279.0~2 414.2 t,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8月,12月至次年3月为渔汛旺期。渔场季节变化现象明显,夏秋季向北移动,冬春季向南移动,20.0°~20.8°N、17.4°~18.0°W区域为高产量海域。该海域中上层鱼类洄游现象明显,这可能主要与该海域的不同洋流在不同月份的强弱变化有关,该海域整体渔业资源呈现一定衰退现象。建议渔船入渔该海域从事中上层鱼类捕捞持谨慎态度,加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研究与保护。

  • 相关文献

[1]2011年春、夏、秋三季莱州湾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其与主要中上层鱼类资源密度的关系. 栾青杉,吴强. 2020

[2]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小型中上层鱼类集群形态与时空分布特征. 张吉昌,李显森,赵宪勇,应一平. 2017

[3]长江径流对河口及邻近海区渔业影响的初步研究. 赵传絪,陈渊泉,邵泽民,王幼槐,沈新强. 1988

[4]秋季南海中南部海域的一次灯光罩网探捕调查. 张鹏,张俊,李渊,张然,林龙山,晏磊,邱永松,孙典荣,陈森. 2016

[5]2014年江苏省帆式张网渔业时空分布特征. 刘勇,程家骅,张寒野. 2022

[6]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与水温关系的研究. 沈新强,樊伟,崔雪森. 2004

[7]南海北部近海蓝圆鲹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 王开立,陈作志,许友伟,孙铭帅,王欢欢,蔡研聪,张魁,徐姗楠. 2021

[8]黄海无脊椎动物资源结构及多样性. 程济生. 2005

[9]东海区经济乌贼类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分析. 严利平,李圣法,凌建忠,郑元甲. 2007

[10]西北印度洋大眼金枪鱼环境因子空间叠加渔场预报模型与模块开发. YANG Sheng-long,杨胜龙,ZHOU Wei-feng. 2010

[11]太平洋延绳钓大眼金枪鱼及渔场表温关系研究. 樊伟,陈雪忠,崔雪森.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