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峻 1 ; 薛永 1 ; 潘剑君 1 ; 郑宪清 1 ; 秦秦 1 ; 孙丽娟 1 ; 宋科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农业部上海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上海低碳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作物产量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121-1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翻耕+化肥(T1)、翻耕+秸秆还田+化肥(T2)、旋耕+化肥(T3)、旋耕+秸秆还田+化肥(T4)、免耕+化肥(T5)、免耕+秸秆还田+化肥(T6)。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0—20cm土层免耕处理大团聚体(>2mm)含量增加35.79%,中粒度团聚体(2~0.25mm)含量增加30.81%,微团聚体(0.25~0.106mm)含量增加25.80%。免耕+秸秆还田的T6处理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最高,大团聚体(A1)、中粒度团聚体(A2)和微团聚体(M1)中分别比"翻耕+化肥"的T1处理高25.04%,28.55%,18.12%。传统耕作作物产量高于保护性耕作,"翻耕+化肥"的T1处理在2013,2014,2015年的水稻当量产量分别比"免耕+化肥"的T5处理高12.30%,13.22%,15.20%。免耕和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方式提高了土壤团聚体含量,增加了土壤固碳,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和小麦幼苗生长,降低了作物产量。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配施促腐菌剂对土壤团聚体及其养分的影响. 裴亚楠,吕卫光,郭涛,白娜玲,李双喜,张娟琴,张海韵,张翰林. 2023
[2]秸秆与缓释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SUN Huifeng,孙会峰,ZHOU Sheng,周胜. 2015
[3]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储量的比较研究. 李家永,袁小华. 2000
[4]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 张翰林,郑宪清,何七勇,李双喜,张娟琴,吕卫光. 2016
[5]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白娜玲,吕卫光,李双喜,郑宪清,张娟琴,张海韵,周胜,孙会峰,张翰林. 2019
[6]稻鳝生态种养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及微生物性状的影响. 刘晏君,吕卫光,白娜玲,汤勇华,王楠,郭涛,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张海韵,张月,张翰林. 2023
[7]关于化肥对作物产量贡献的评估问题. 奚振邦. 2004
[8]稻-油轮作连续免耕直播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杜兴彬,罗利军,陈晨,李双喜,刘国兰,王飞名,张安宁,顾晓君,余新桥. 2013
[9]生物炭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姜玉萍,杨晓峰,张兆辉,陈春宏,王良军. 2013
[10]水分和秸秆管理减排稻田温室气体研究与展望. 周胜,张鲜鲜,王从,孙会峰,张继宁. 2020
[11]不同施肥和秸秆还田措施对稻麦轮作系统碳氮流失的影响. 赵峥,周德平,褚长彬,吴淑杭. 2018
[12]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腐熟剂对下茬水稻产量及土壤的影响. 周德平,褚长彬,赵峥,范洁群,吴淑杭. 2018
[13]秸秆还田与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张翰林,白娜玲,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张海韵,周胜,孙会峰,吕卫光. 2021
[14]秸秆与缓释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孙会峰,周胜,付子轼,陈桂发,邹国燕,宋祥甫. 2015
[15]长期定位条件下秸秆还田的综合效应研究. 汪寅虎,柯福源,张明芝,顾永明,陈春宏. 1994
[16]秸秆类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袁大伟,郑宪清,李双喜,张翰林,吕卫光,何七勇,张娟琴. 2013
[17]秸秆添加对土壤微生物–根系形态介导的番茄磷吸收的影响. 何怡,高伟,诸海焘,蔡树美,徐四新,张德闪. 2023
[18]麦茬秸秆还田对直播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杨卫国,马超,梅亚林,王显,吕卫光. 2010
[19]长期秸秆还田与氮肥调控对稻田土壤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张娟琴,郑宪清,张翰林,吕卫光,李双喜. 2019
[20]秸秆还田条件下提高发酵效率的技术研究. 陈春宏,汪寅虎,柯福源,张明芝,顾永明.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稻鳝种养模式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
作者:褚向乾;吕卫光;樊海丹;白娜玲;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张海韵;张月;张翰林
关键词:稻鳝种养;氨氧化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
-
苯并[a]芘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作者:吕卫光;陈昭良;张娟琴;张翰林;李双喜;郑宪清;张海韵;张月;白娜玲
关键词:苯并[a]芘污染;土壤修复;修复技术;联合应用
-
微塑料与苯并[a]芘对水稻种子发芽的联合影响
作者:朱正意;孙丽娟;孙雅菲;杨湜烟;宋科;薛永;秦秦
关键词:水稻;微塑料;苯并[a]芘;复合污染;种子发芽;幼苗生长
-
酞酸酯在农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和毒性效应
作者:朱正意;薛永;宋科;孙雅菲;孙丽娟;杨湜烟;秦秦
关键词:酞酸酯(PAEs);农田土壤;迁移;转化;毒性效应
-
新型污染物氯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叶璟;王照洋;田富箱;孙丽娟;刘超男;陶建伟;许文武;吕亚辉
关键词:水消毒;氯代消毒副产物;生态环境;毒性效应
-
种养模式下蚯蚓对西瓜连作障碍的影响
作者:张娟琴;郑宪清;李双喜;白娜玲;张海韵;吕卫光;张月;张翰林
关键词:蚯蚓;土壤微生态;西瓜生长;连作障碍;西瓜-蚯蚓种养模式
-
γ-聚谷氨酸发酵液对小白菜生长及氮磷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何宇;吕卫光;李双喜;郑宪清;张翰林;张娟琴;张海韵;白娜玲;刘善良
关键词:γ-聚谷氨酸;小白菜;芽孢杆菌;发酵;肥料利用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