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黄河下游调水调沙与暴雨事件对营养盐输出通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念 1 ; 刘素美 2 ; 张桂玲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营养盐;颗粒态磷;调水调沙;暴雨;通量;黄河;渤海

期刊名称: 海洋学报

ISSN: 0253-4193

年卷期: 2017 年 39 卷 06 期

页码: 114-1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黄河下游采集水样,分析黄河下游营养盐浓度与通量的月际、季节性以及在调水调沙期和暴雨期的变化情况,并估算了调水调沙期和洪水期输水量和营养盐入海通量对黄河年入海通量的贡献。结果表明NO-3是TDN的主要存在形式,各形态氮营养盐枯水期高于丰水期;DIP是TDP的主要存在形式,PIP是TPP的主要存在形态,颗粒态磷和DSi丰水期高于枯水期。黄河水体中具有高DIN/DIP和DSi/DIP,低DSi/DIN,严重偏离Redfield比值。营养盐输送通量具有很强的月际变化,在径流量及输沙量最大月份也存在营养盐入海通量峰值。2002-2012年10年间调水调沙和暴雨在营养盐输送通量上占黄河下游营养盐输送通量的23%~68%和5%~59%,对营养盐年入海通量的平均贡献分别为38%和24%,二者均在短期内导致水、沙和营养盐的大量输送,将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 相关文献

[1]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壶口至三门峡段浮游生物资源的影响. 余斌,张建军,刘一欧,张军燕,沈红保,任敬. 2013

[2]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壶口至三门峡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军燕,张建军,沈红保,吕彬彬,王晓臣,邢娟娟. 2012

[3]黄河和小清河主要污染物入海量的估算. 马绍赛,辛福言,崔毅,乔向英. 2004

[4]2014年春季和冬季渤海海水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隋琪,夏斌,谢寒冰,崔毅,陈碧鹃,崔正国,丁东生. 2016

[5]渤海近20年来营养盐变化趋势研究. 蒋红,崔毅,陈碧鹃,陈聚法,宋云利. 2005

[6]调水调沙对黄河口颗粒态金属分布的影响. 付小明,任景玲,辛成林,张桂玲,刘哲. 2018

[7]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羽状流的逐时变化. 于永贵,石学法,迟万清,胡子峰,乔淑卿. 2018

[8]高温暴雨时节莱州湾沿岸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曹金凤,张传涛,赵炳然,孙祥山,宁晨洁,黄经献. 2016

[9]台风“利奇马”引发山东强降水成因分析. 王楠喻,王雪,娄盼星,林曲凤,吴彦洁,秦璐,孙世军. 2021

[10]渤、黄海硬骨鱼类鱼卵及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生物学特征. 万瑞景,姜言伟. 2000

[11]夏季海水养殖区大型网箱内外沉降颗粒物通量. 葛长字,方建光. 2006

[12]河流泥沙及水流对黄河生态健康的调节作用. 王海军,王洪铸,赵伟华,沈亚强,茹辉军,梁小民. 2016

[13]长江与黄河入海活性硅输送规律及变化趋势. 王昊,冉祥滨,臧家业,刘军,曹磊,刘森,马永星. 2018

[14]黄河流域淡水鱼类多样性和保护. 赵亚辉,邢迎春,吕彬彬,周传江,杨文波,赵凯. 2020

[15]黄河壶口—三门峡段渔业水域中溶解氧现状及影响因素. 王绿洲,杨元昊,任惠丽,李维平,杨娟宁. 2009

[16]基于环境DNA技术的东平湖鱼类多样性研究. 仝亚东,匡箴,刘鹏飞,梁翼东,凡迎春,徐东坡. 2023

[17]黄河壶口至三门峡段不同断面水质理化特征研究. 王绿洲,李维平,杨元昊,任惠丽,杨娟宁. 2008

[18]黄河河流生态恢复的目标. 沈红保. 2011

[19]黄河壶口-三门峡段经济鱼类产卵场环境监测与保护. 王绿洲,杨元昊,杨娟宁,李维平,任惠丽. 2011

[20]黄河干流中上游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研究. 袁永锋,李引娣,张林林,余斌,齐喜荣.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