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稻鳅共作模式下不同施肥量对泥鳅生长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袁泉 1 ; 吕巍巍 1 ; 黄伟伟 1 ; 孙小淋 1 ; 吕卫光 1 ; 周文宗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泥鳅;氮肥;磷肥;稻鳅共作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2020 年 36 卷 005 期

页码: 17-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鳅共作模式下不同施肥量对泥鳅生长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稻鳅共作模式下的施肥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间泥鳅平均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泥鳅体重差异显著,稻谷和稻秆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减氮50%处理的稻谷产量最高,为6850 kg/hm2,无肥处理的稻谷(6100 kg/hm2)和稻秆产量均最低;无肥处理泥鳅平均成活率最高,但泥鳅体重显著低于减氮30%和减氮50%处理.施肥处理的溶解氧、总氮含量相较于无肥处理均有大幅上升,高温季节氨氮含量明显高于无肥处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减氮50%处理综合得分最高,综合效益最好,无肥处理综合得分最低,其中减氮50%处理泥鳅生长因子贡献最高,而无肥处理水稻产量因子贡献最低,常规施肥处理泥鳅成活因子贡献最低.研究结果表明:稻鳅共作模式应实行化肥减量,氮肥减量影响效果大于磷肥减量效果,以减氮50%(纯氮150 kg/hm2)综合效果最好.

  • 相关文献

[1]泥鳅幼鱼昼夜摄食节律研究. 袁泉,吕巍巍,黄伟伟,孙小淋,周文宗. 2019

[2]泥鳅掘洞行为生态的研究进展. 王金庆,周文宗,张娟琴,张翰林,李双喜,郑宪清,吕卫光. 2016

[3]磷肥对青饲玉米的效应. 杜永芹. 1992

[4]再识碳铵,巧用碳铵. 奚振邦,许秀成. 2012

[5]稻-鳝综合种养氮肥减量效应研究. 袁泉,吕巍巍,黄伟伟,孙小淋,吕卫光,周文宗. 2021

[6]“艾佐迈”土壤调理剂在节水抗旱稻上的应用. 杜兴彬,陈晨,王良军,刘国兰,顾晓君,余新桥. 2013

[7]氮肥运筹对大麦‘花22’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控效应. 王新其,李国梁,石建福,朱钱平,赵志鹏,施圣高,陈小倩,曹黎明. 2014

[8]单季晚稻的简化施肥技术和施肥量. 汪寅虎,张明芝,周德兴,顾永明,柯福源,顾伽华,赵忠琴. 1989

[9]施氮量对旱直播节水抗旱稻'八月香'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张剑锋,毕庆宇,魏源,毕俊国,刘国兰,余新桥,罗利军,侯丹平. 2024

[10]氮肥与磷钾肥对玫瑰茄生长及开花结果的影响. 李秀芬,朱建军,高照亮,李水根. 2022

[11]两种供氮水平下水稻生长后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英文). 童汉华,梅捍卫,余新桥,徐小艳,李明寿,章善庆,罗利军. 2006

[12]施氮量对'沪旱10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金松,毕庆宇,魏源,张康康,侯丹平,毕俊国.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