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生育期类型粳稻品种垩白性状对施氮水平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群 1 ; 顾海永 1 ; 张庆 1 ; 李雪侨 1 ; 殷春渊 1 ; 魏海燕 1 ; 戴其根 1 ; 张洪程 1 ;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生育类型;氮肥水平;垩白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0 年 16 卷 06 期

页码: 1341-13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5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56个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4种施氮水平下粳稻品种垩白性状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垩白变化的氮素敏感性及其品种类型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在施N 0~300 kg/hm2范围内,随着氮肥水平的增加,各品种类型的垩白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垩白米率的变化则因品种的生育期类型不同而异。其中,中粳品种在高氮水平下的垩白米率有所增加,而晚粳品种则有所下降。根据粳稻垩白度对氮肥响应的敏感程度,供试品种可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并据此推荐了利于生产实践中改善外观品质的两类品种:一类是垩白度较低且在各氮肥水平下表现比较稳定的品种,另一类在高氮肥水平下垩白度较高,但其对氮肥响应较为敏感,通过适当减少施氮量也能获得较好外观品质。

  • 相关文献

[1]早籼稻垩白形成与灌浆期耐热性关系研究初报. 黄农荣,钟旭华. 2004

[2]水稻结实期根系活性与稻米垩白形成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钟旭华,黄农荣. 2005

[3]稻米垩白与直链淀粉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吴顺,李晓方,萧浪涛,毛兴学,肖昕. 2005

[4]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高磊,李余良,李武,俞婷,李高科,李春艳,胡建广. 2017

[5]光抑制与水稻生产力. 屠曾平,蔡惟涓,林秀珍,黄秋妹,刘斌,叶绿杨. 1990

[6]从胜泰1号的育成谈三高水稻品种的选育. 江奕君. 2003

[7]水稻遗传多样性育种体系创新. 李晓方. 2004

[8]“实践八号”卫星搭载水稻空间诱变稻瘟病抗性研究简报. 张景欣,杨祁云,王慧,刘永柱,郭涛,朱小源,喙志强. 2009

[9]大中微量元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综合研究. 周少川. 2002

[10]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和新进展. 黄耀祥. 1999

[11]美国特异水稻种质的利用.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卢德城,缪若维. 2004

[12]与Gm6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在水稻抗性育种中的应用. 肖汉祥,黄炳超,张扬. 2005

[13]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间诱变效应及后代的SSR分析. 王丰,朱满山,李永辉,江西农业大学,柳武革,金素娟,江西农业大学,李金华,刘振荣,廖亦龙,黄德娟,黄慧君. 2005

[14]水稻与玉米远缘杂交改良籼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的SSR分析. 刘传光,江奕君,毛兴学,高云,刘军,林青山,李晓芳. 2005

[15]水稻航天育种的实践和体会. 周汉钦,潘大建,范芝兰,李晨,陈建酉. 2005

[16]华南稻区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简报. 黄炳超,曾列先,张扬,朱小源,肖汉祥,杨健源,杨祁云. 2005

[17]水稻核心种质育种.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 2003

[18]华南优质籼稻抗稻瘟病性分析及抗病育种对策. 朱小源,杨祁云,伍尚忠. 2002

[19]优质稻核心种质创建的实践与探讨. 周少川,柯苇,李宏,陈国荣. 1999

[20]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应用初报. 徐培智,谢春生,陈建生,张发宝,唐拴虎.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