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红小豆与玉米间作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何桃元 1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关键词: 间作;小豆;玉米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1999 年 06 期

页码: 24-2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玉米、小豆不同间作方式对小豆、玉米的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单位面积产值有不同的影响, 在设计的各处理中, 任何一种间作方式均比单种玉米和单种小豆经济效益高; 玉米单种和小豆单种经济效益相当; 以1-5 m 玉米行间间种2 行小豆, 有利于小豆、玉米生长,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相关文献

[1]小豆种子萌发期耐旱性评价及耐旱种质资源筛选. 朱珍珍,陈宏伟,廖芳丽,李莉,刘昌燕,刘良军,杨访问,孙虎,范如旖,毛政,沙爱华,万正煌. 2019

[2]韭菜-番木瓜间作模式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土壤性状的影响. 王丽霞,黄大野,何应对,井涛,丁哲利,刘永霞,韩丽娜,吴斌. 2017

[3]甘薯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董翠,杨新笋,吴先国. 2018

[4]夏季高温条件下桑树大树移栽试验. 莫荣利,胡兴明,邓文,李勇,于翠,朱志贤. 2018

[5]棉花间作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王琼珊,张教海,夏松波,冯常辉,张友昌,秦鸿德,王孝刚,别墅. 2021

[6]桑树间作大豆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邓文,胡兴明,于翠,叶楚华,李勇,熊超,杜寒. 2015

[7]夏季高温条件下桑树大树移栽试验. 莫荣利,胡兴明,邓文,李勇,于翠,朱志贤. 2018

[8]桑园间作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孙波,赵会长,周洪英,吴洪丽,刘启燕,王卓仁. 2023

[9]玉米与大豆吸收磷的数学机理模型应用研究. 姚其华,邓银霞. 1999

[10]糙米代替玉米对仔猪增重效果的研究. 何瑞国,刘贵生,杨京,胡高峡,林发光,梅传龙. 1993

[11]玉米ZmPti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邹华文,张再君,李翠花. 2010

[12]玉米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丁亨虎,刘克芝,吴家琼,李良泽,付勇,杨必洪. 2015

[13]应用Bt制剂综合防治超甜玉米害虫. 陈伟,胡洪涛,李芒,周荣华,钟连胜,曹春霞,陈家兴. 2002

[14]80份玉米材料耐旱研究初报. 贺正华,张士龙,黄益勤. 2017

[15]半夏对3种常见农作物的化感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周武先,罗孝荣,段媛媛,艾伦强,何银生,刘海华,黄大野,张美德. 2019

[16]湖北省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和对策. 张士龙,贺正华,李珍连,黄益勤. 2017

[17]邻作作物对玉米田害虫与天敌发生的影响. 李文静,许敏,王玲,许冬,杨妮娜,丛胜波,万鹏. 2021

[18]玉米抗虫新种质的创制. 张士龙,贺正华,邱法展,黄益勤. 2013

[19]玉米豆粕混合水活性等温吸附曲线研究. 魏金涛,张妮娅,李绍章,齐德生,黄少文,张巍,赵娜,杨学海. 2008

[20]养分(磷)吸收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 姚其华,刘武定.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