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LMDI和EMD模型的中国玉米产量变化及其波动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艳梅 1 ; 陈秧分 2 ; 刘玉 3 ; 高秉博 4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4.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玉米产量;变化趋势;波动特征;LMDI模型;经验模态分解模型

期刊名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0479-8023

年卷期: 2015 年 51 卷 05 期

页码: 946-9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经验模态分解模型(EMD)和方差分解模型(VDM),系统分析1978—2012年中国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结果表明,35年间玉米产量增加1.50×108 t,东北区和黄淮海区的玉米生产优势进一步凸显;玉米播种面积效应和玉米单产效应分别为0.79×108和0.71×108 t,播种面积是中国玉米产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玉米产量以趋势增长为主,且存在3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玉米单产波动是准3年周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八大粮食产区看,黄淮海区玉米产量的波动量最大,其次为东北区和黄土高原区;黄淮海区、东北区和黄土高原区自身的产量波动及其相互间的正向联动作用是中国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黄淮海区和东北区的玉米产量波动量大且变化剧烈,应重点关注这两个区的玉米生产。

  • 相关文献

[1]1978~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特征变化研究. 贾正雷,程家昌,李艳梅,刘玉. 2018

[2]京津冀地区粮食产量变化及其作物结构分析. 刘玉,蒙达,周艳兵,高秉博. 2014

[3]基于LMDI的粮食生产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刘玉,潘瑜春,任旭红,唐秀美. 2014

[4]基于LMDI模型的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及作物构成分解研究. 刘玉,高秉博,潘瑜春,郜允兵. 2014

[5]桃生产成本构成及变化趋势调查研究. 王真,郭继英,姜全,赵剑波,任飞,王尚德,张瑜,李新越,郑书旗. 2019

[6]覆膜时期对3种地膜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应用效果的影响. 岳德成,李青梅,韩菊红,柳建伟,史广亮,姜延军,胡冠芳,贾春虹.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