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何长安 1 ; 刘兴焱 1 ; 杨耿斌 1 ; 纪春学 1 ; 王辉 1 ; 张恒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关键词: 玉米;双密度关联分析;耐密性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6 年 11 期
页码: 19-22
摘要: 为筛选出黑龙江北部早熟区耐密、高产的玉米品种,于2013-2015年开展玉米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年际之间不同气候条件是影响增密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增密条件下可使穗长等农艺性状产生规律性差异,此外,双密度关联分析更能准确评价品种耐密性,筛选出东农254、绿单2号、龙育11等玉米耐密高产品种,最后基于试验现状对进一步的试验及育种工作提出展望。
- 相关文献
[1]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新品种耐密性初探. 姜宇博,王俊河,于洋,宫秀杰,郝玉波,李梁,钱春荣,葛选良. 2016
[2]对玉米的耐密性及选育耐密品种的探讨. 樊景胜,阎淑琴,马宝新,李德新,连永利,刘海燕,孙善文. 2002
[3]玉米南繁育种管理技术探讨. 王巍,薛永国. 2012
[4]大豆倒伏性对耐密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赵海红,李于,郭美玲. 2019
[5]大豆种质资源耐密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李灿东. 2020
[6]大豆早熟优异种质资源的耐密性评价. 胡凯凤,张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薇薇,王磊,杨兴勇. 2020
[7]密度对不同类型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 郑伟,谢甫绨,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吴秀红,张茂明,王庆胜. 2014
[8]不同早熟玉米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 张恒,刘兴焱,何长安,杨耿斌,纪春学,王辉,王立春. 2015
[9]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影响. 郑伟,刘成贵,谢甫绨,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张茂明,刘婧琦. 2015
[10]玉米杂交种耐密性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刘海燕,马宝新,孙善文,王俊强,浦子钢. 2010
[11]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北方早熟春玉米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10
[12]几个不同来源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效果的研究. CAI Quan,蔡泉,ZHANG Jian-guo,张建国,ZHAO Wei. 2012
[13]玉米籽粒灌浆、脱水速率的配合力分析. 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任洪雷. 2012
[14]低温及干旱对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春艳,王连敏,王立志,李忠杰,刘功. 2006
[15]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及药害研究. 黄春艳,陈铁保,王宇,孙宝宏. 2004
[16]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结构与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 Jiuming Zhang,张久明,Fengqin Chi,迟凤琴. 2013
[17]寒地玉米育苗移栽间作中草药防风高效栽培技术. 王宇先. 2015
[18]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新品种耐密性初探. 姜宇博,王俊河,于洋,宫秀杰,郝玉波,李梁,葛选良,钱春荣. 2017
[19]玉米、大豆宽垄密植技术与机具. Jiang Minhai,姜明海. 2012
[20]秸秆碎混还田下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研究. 姜宇博,钱春荣,李梁,于洋,郝玉波,宫秀杰,吕国依.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SNP芯片对96份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李文跃;于滔;曹士亮;马雪娜;唐贵;高利;杨耿斌
关键词:糯玉米;SNP;类群划分;遗传分析
-
基于机器学习的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作者:曹士亮;张建国;于滔;杨耿斌;李文跃;马雪娜;孙艳杰;韩微波;唐贵;单大鹏
关键词:玉米;机器学习;交叉验证;类群划分;判别分析
-
玉米秸秆连年不同方式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徐洪岩;郝玉波;张微;刘丽;张明爽;孔德崴;何长安;于倩倩;张树棣;钱春荣
关键词:秸秆还田;玉米连作;产量;根系;土壤微生物
-
52份玉米新材料萌发期耐冷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马雪娜;于滔;张建国;曹士亮;杨耿斌;李文跃
关键词:玉米;萌发期;耐冷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玉米耐低氮杂种优势分析
作者:周恪驰;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遗传变异;低氮耐性
-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R8分子标记检测与田间抗性评价
作者:娄树宝;杨梦平;邢金月;翟玲侠;王辉;刘春生;王立春;宋继玲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分子标记;田间抗性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马铃薯酶促褐变评价
作者:陈明俊;罗小波;曹贞菊;尹旺;阳腾;舒启琼;张恒;李飞
关键词:马铃薯;酶促褐变;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