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γ-氨基丁酸和2-乙酰-1-吡咯啉代谢通路在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潘阳阳 1 ; 陈宜波 1 ; 王重荣 1 ; 李宏 1 ; 黄道强 1 ; 周德贵 1 ; 王志东 1 ; 赵雷 1 ; 龚蓉 1 ; 周少川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2-乙酰-1-吡咯啉;籽粒发育;香稻;代谢组学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21-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结合代谢组和转录组技术,分析香稻和非香稻不同发育时期籽粒中γ-氨基丁酸(GABA)和2-乙酰-1-吡咯啉(2AP)代谢通路主要化合物和基因的动态变化,为高含量GABA和2AP的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优质香籼稻美香占2号和优质籼稻黄华占花后8d(乳熟期)、花后15d(蜡熟期)、30d(完熟期)的脱壳籽粒和花后40d收获的籽粒的精米,对各样本采用LC-MS/MS和RNA-seq技术进行代谢产物检测和转录表达分析,分析两个水稻品种GABA和2AP代谢通路相关化合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含量变化特征。【结果】代谢组数据PCA分析表明两个水稻品种乳熟期籽粒和花后40d收获的籽粒的精米明显分离,蜡熟期和完熟期籽粒分离不明显。代谢组共鉴定出623种代谢物,四个时期差异代谢物合计161个。GABA和2AP通路中9个代谢物被检出,两个水稻品种的相关代谢物变化趋势相似,其中腐胺主要定位于籽粒的糊粉层,而亚精胺在内胚乳特异累积。转录组共检出3.3万个左右基因,其中检出GABA通路18个酶中的14个酶对应的基因有较高的表达水平,除Badh2外其他基因均不是差异表达基因,同一基因在两份水稻材料中的表达水平和变化趋势相似,GAD1、GABA-T1、DAO4和PAO4在相应同源基因中表达水平较高。黄华占籽粒中L-精氨酸和腐胺的代谢在蜡熟期已基本结束,美香占2号在籽粒整个发育期具有持续较强的多胺降解水平。美香占2号籽粒具有合成2AP的物质基础,多胺降解途径和谷氨酸-脯氨酸转化通路同时有助于2AP的积累。【结论】水稻籽粒GABA代谢以降解为主,GABA-T1和GABA-T2共同调控GABA的降解。GABA相关代谢物主要集中在糊粉层,黄华占籽粒中代谢物分布和基因表达特征与美香占2号相似,美香占2号籽粒成熟过程中具有持续较高的线粒体活性。

  • 相关文献

[1]水稻籽粒发育和胚乳淀粉粒形成的研究. 何秀英,伍时照,宋美芳,林贤琛. 2000

[2]灌浆成熟期水分对香稻香气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田卡,唐湘如,段美洋,钟克友,黎国喜,田华. 2010

[3]应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选育香稻新品种粤航1号. 周汉钦,何昆明,潘大建,范芝兰,吴惟瑞,陈顺佳,黄秋妹. 2003

[4]比较代谢组和转录组学揭示"19香"水稻香气物质组成及其形成途径. 刘志涛,梁嘉燕,孔雷蕾,胡晓丹,郑奕雄,白嵩. 2023

[5]国优三级杂交稻新组合丰优326的选育. 廖耀平,程永盛,陈钊明,陈粤汉,何秀英. 2006

[6]应用SSR和ISSR标记分析栽培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王金花,罗文永,陈建伟,刘元风,吴秋花,李晓方. 2005

[7]优质丰产香稻新品种粤香430的选育及应用. 何秀英,刘维,陆展华,卢东柏,王晓飞,王石光,方志强. 2023

[8]优质籼型香稻粤航1号的选育及其应用. 周汉钦,潘大建,范芝兰,李晨,陈建酉. 2006

[9]不同品种荔枝果肉游离氨基酸及香气组分分析. 杨苞梅,姚丽贤,李国良,周昌敏,何兆桓,涂仕华. 2014

[10]顶复门原虫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研究进展. 胡俊菁,戚南山,吴彩艳,李娟,吕敏娜,林栩慧,于林增,张健騑,廖申权,孙铭飞. 2020

[11]根施γ-氨基丁酸对糯玉米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李武,李春艳,李光玉,梁敏怡,李余良,文天祥,涂攀峰,刘建华. 2021

[12]饲料中添加 γ-氨基丁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亚硝酸氮应激能力的影响. 赵红霞,陈晓瑛,王国霞,彭凯,黄燕华,陈冰,曹俊明. 2020

[13]乳酸菌发酵对果蔬中主要活性物质及其生理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赖婷,刘汉伟,张名位,刘磊. 2015

[14]γ-氨基丁酸(GABA)的研究进展. 周俊萍,徐玉娟,温靖,吴继军,余元善,李楚源,翁少全,赵敏. 2024

[15]比色法快速测定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研究. 陈恩成,张名位,彭超英,张瑞芬,张雁,池建伟. 2006

[16]叶面喷施γ-氨基丁酸对糯玉米产量形成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武,涂攀峰,李光玉,蔡若琪,李余良,李坤,祁喜涛,卢文佳,刘建华. 2021

[17]籼型黑米萌芽积累γ-氨基丁酸的工艺条件研究. 张名位,陈恩成,张雁,张瑞芬,池建伟,魏振承,唐小俊. 2007

[18]基于代谢组学的植物多酚及其肠道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黄小丹,陈梦雨,黄文洁,张名位,晏石娟. 2021

[19]昆虫病原真菌基因组学及多组学研究进展. 宋晓兵,彭埃天,凌金锋,陈霞,崔一平. 2021

[20]空间分辨代谢组学进展和挑战. 殷志斌,黄文洁,伍欣宙,晏石娟.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