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铜鱼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红艳 1 ; 熊飞 2 ; 段辛斌 3 ; 刘绍平 3 ; 陈大庆 3 ;

作者机构: 1.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江汉大学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生长;死亡;资源评估;体长频率数据;铜鱼

期刊名称: 自然资源学报

ISSN: 1000-3037

年卷期: 2016 年 31 卷 08 期

页码: 1420-14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 CSSCI

摘要: 铜鱼是典型的半洄游性鱼类,曾是长江干流的重要渔获对象,但目前其资源已严重衰退。为了解三峡工程蓄水后、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该物种的种群动态,论文利用2007—2009年长江上游江津江段的渔业调查数据,采用体长频率法对其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铜鱼渔获群体体长范围为125~530 mm,体重范围为24~2 250 g,平均体长为228.7±56.6 mm,平均体重为206.4±251.9 g;优势体长组为150~270 mm,约占总数的80.4%。铜鱼体长-体重幂函数关系为:W=7.63×10~(-6)L~(3.10)(R~2=0.97,P<0.01,n=280)。由体长频率法拟合出其渐近体长L∞为630.0 mm,生长系数k为0.23 a~(-1)。由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其自然死亡系数为0.46。由长度转渔获物曲线估算出其总死亡系数为1.82。江津江段铜鱼开捕体长为170.7 mm,资源开发率为0.75,超过了其资源最大开发率(0.50)。由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估算出江津江段铜鱼2007、2008和2009年年资源量分别为2 820尾/km(2.63 t/km)、3 035尾/km(4.71 t/km)和8 130尾/km(16.56 t/km),平均值为4 661尾/km(7.96 t/km)。在当前铜鱼资源急剧下降,长江中、下游资源近乎枯竭的现状下,建议停止对铜鱼资源开发,重点加强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铜鱼种群保护及其生境修复。

  • 相关文献

[1]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长薄鳅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评估. 刘红艳,熊飞,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6

[2]长江上游特有种长鳍吻鮈种群数量和资源利用评估.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6

[3]长江上游朱杨溪江段圆筒吻鮈种群参数和资源量.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5

[4]长江中游武汉江段铜鱼的年龄与生长. 田波,吴金明,梁孟,杜浩,危起伟. 2021

[5]北部湾短尾大眼鲷生长和死亡参数的估算. 孙典荣,邱永松. 2003

[6]东、黄海星康吉鳗生长、死亡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麻秋云,牟秀霞,任一平,孙远远. 2018

[7]南海北部带鱼群体结构及生长、死亡和性成熟参数估计. 史登福,张魁,蔡研聪,耿平,许友伟,孙铭帅,陈作志. 2020

[8]北部湾口海域深水金线鱼生长和死亡研究. 李忠炉,卢伙胜,甘喜萍,金显仕. 2009

[9]北部湾长尾大眼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孙典荣,邱永松. 2004

[10]南海北部带鱼生长死亡与参数动态综合模式. 朱江峰,邱永松. 2005

[11]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的生长、死亡及合理利用研究. 陈国宝,邱永松. 2003

[12]珠江口水域鳓鱼生长和死亡参数估算.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 2004

[13]黄海南部小黄鱼种群动态和开发模式. 严利平,刘尊雷,金艳,程家骅,熊瑛,胡翠林. 2022

[14]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动态的比较. 刘尊雷,谢汉阳,严利平,袁兴伟,杨林林,黎雨轩,吴颖,程家骅. 2013

[15]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吻的种群参数.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田辉伍,刘绍平,陈大庆. 2018

[16]东海区刺鲳生长、死亡及资源利用状况评价. 胡芬,严利平,李圣法. 2006

[17]南海北部金线鱼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 2004

[18]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吻鮈的种群参数.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田辉伍,刘绍平,陈大庆. 2018

[19]南海北部竹筴鱼的生长、死亡及合理利用. 陈国宝,邱永松. 2004

[20]长江宜昌江段铜鱼和中华鲟体内HCHDDT的残留水平. 李荣,甘金华,徐进,危起伟.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