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西北干旱灌区紫花苜蓿高产田施肥效应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于铁峰 1 ; 刘晓静 1 ; 吴勇 1 ; 蒯佳琳 1 ;

作者机构: 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关键词: 紫花苜蓿;施肥模型;产量;蛋白总量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9 年 08 期

页码: 15-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揭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效应,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对紫花苜蓿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施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蛋白总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氮、磷、钾对建植2年苜蓿产量的贡献为钾>磷>氮,对建植3年苜蓿产量的贡献为磷>钾>氮,建植2与3年苜蓿交互效应均表现为氮磷>氮钾>磷钾。氮、磷、钾对建植2年苜蓿蛋白总量的贡献为氮>钾>磷,对建植3年苜蓿蛋白总量的贡献为氮>磷>钾。建植2年苜蓿氮磷肥互作效应明显优于氮钾、磷钾互作;建植3年苜蓿氮磷、氮钾交互对苜蓿蛋白总量的增产效果明显大于磷钾交互。采用频度分析法,通过模拟寻优,得出建植2年紫花苜蓿目标产量大于平均产量17522 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56.27~67.51 kg·hm~(-2)、磷77.69~90.48 kg·hm~(-2)、钾76.43~87.18 kg·hm~(-2);建植3年紫花苜蓿目标产量大于平均产量19234.1 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46.75~57.66 kg·hm~(-2)、磷80.15~92.28 kg·hm~(-2)、钾57.79~69.74 kg·hm~(-2);建植2年紫花苜蓿目标蛋白总量大于平均2115 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66.35~77.48 kg·hm~(-2)、磷79.34~92.87 kg·hm~(-2)、钾73.68~85.38 kg·hm~(-2);建植3年紫花苜蓿目标蛋白总量大于平均2656 kg·hm~(-2)时,优化施肥量为氮68.44~79.50 kg·hm~(-2)、磷72.74~85.96 kg·hm~(-2)、钾50.68~61.61 kg·hm~(-2)。

  • 相关文献

[1]供氮水平对不同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晓静,刘艳楠,蒯佳林,齐敏兴,张晓磊. 2013

[2]施肥与刈割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刘艳楠,刘晓静,张晓磊,齐敏兴,蒯佳林. 2013

[3]基于GIS的推荐施肥专家系统设计与研究-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 李慧芳,杨虎德. 2023

[4]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陇春22号高产栽培施肥模型研究. 崔文娟,周谦,郭发祥,欧巧明,倪建福. 2009

[5]施氮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氮积累及土壤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齐鹏,刘晓静,刘艳楠,郝凤,蒯佳林. 2015

[6]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研究. 胡守林,万素梅,贾志宽,王勇. 2008

[7]河西灌区蔬菜地轮作紫花苜蓿的施氮效应及土壤碳氮特征. 吴勇,刘晓静,蔺芳,蒯佳琳. 2021

[8]庆阳市紫花苜蓿和燕麦推广利用现状. 梁万鹏,李世恩,贺春贵,何振富,张金霞,施海娜,耿智广. 2021

[9]硅对紫花苜蓿不同部位钾钙含量的影响. 陈子萱,田福平. 2011

[10]紫花苜蓿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 梁万鹏,何振富,李晓莉,李世恩,施海娜,徐振飞,岳耀敬,卢曾奎. 2022

[11]硼锌配施对苜蓿矿质元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南丽丽,师尚礼,陈建纲,范俊俊,郭全恩. 2013

[12]硅对紫花苜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陈子萱,田福平,时永杰. 2012

[13]硅对紫花苜蓿品质元素的影响. 田福平,张自和,陈子萱,李尚中,白斌. 2007

[14]硅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开花数和结荚数及叶面积的影响. 田福平,张自和,陈子萱,李尚中,路远. 2007

[15]基于熵权法TOPSIS的不同品种苜蓿综合生产性能评价. 耿智广,曹宏,张金霞,窦晓利,李积友. 2024

[16]优良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在庆阳市的适应性研究. 张金霞,窦晓利,耿智广,梁万鹏,韩庆辉. 2024

[17]硅对紫花苜蓿脯氧酸含量的影响. 陈子萱,田福平,时永杰. 2012

[18]紫花苜蓿体内钾的积累与抗旱性的研究. 田福平,陈子萱,张自和,常根柱,李尚中. 2006

[19]CIMMYT小麦在我国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研究. 吴振录,张勇,何中虎,樊哲儒,辛文利,邵立刚,李元清,杨文雄,魏亦勤,马晓刚,潘超,刘艳萍. 2003

[20]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