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东海洋陆过渡带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动力学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传胜 1 ; 杨长清 1 ; 杨艳秋 1 ; 孙晶 1 ; 颜中辉 1 ; 王建强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中—新生界;构造变形;动力学机制;东海陆架盆地;洋陆过渡带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71-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洋陆过渡带为大陆与大洋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是研究大洋与大陆地球演化过程、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西太平洋及邻区是全球范围内开展洋陆过渡带研究的最理想实验室。东海陆架盆地及邻区整体位于华南陆块东部,中、新生代以来遭受了多期复杂的板块碰撞、俯冲、弧后拉张等影响,完整保留了该时期的构造变形,记录了丰富的洋陆过渡带地质信息。基于近10年来获取的陆域实测资料、海区地球物理数据,综合前人中、新生界研究成果,运用海-陆对比等方法,以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及邻域为研究区,梳理了毗邻陆域中、新生界构造变形,识别出4大区域不整合面、划分了4大主要构造层,总结了区内6个构造岩浆期发育及5大区域断裂展布。同时,重新梳理了海域中、新生界地层格架,细化出5类构造样式与12种构造组合,分析了断裂、火成岩,其中断裂主要沿NE-NNE、NW向展布,兼有少量沿EW向发育的小规模断裂,岩浆岩多期次活动,主要为燕山期与喜山期。结合数值模拟,认为慢速拉伸模式较为符合研究区中生代构造环境,板片俯冲造成的局部含水地幔熔融可能为区内岩浆岩的主要成因,详细划分了区内构造演化与盆地类型。

  • 相关文献

[1]华北克拉通破坏动力学机制:数值模拟的启示. 王永明,李三忠,李玺瑶,戴黎明. 2017

[2]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盆地性质与演化:砂箱物理模拟检验. 崔幸,王亮亮,罗洪明,黄晓纯,李亭慧,杨传胜,戴黎明,郭玲莉,马芳芳,刘泽. 2017

[3]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成盆过程的数值模拟. 刘泽,戴黎明,李三忠,马芳芳,索艳慧,郭玲莉,陶建丽,杨传胜,张嘉琪. 2017

[4]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界油气勘探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杨传胜,杨长清,李刚,杨艳秋,孙晶,颜中辉,王建强. 2018

[5]西湖凹陷中北部反转构造动力学机制的数值模拟. 胡梦颖,李三忠,戴黎明,索艳慧,郭玲莉,刘泽,马芳芳,陶建丽. 2017

[6]西太平洋—北印度洋及其洋陆过渡带:古今演变与论争. 张国伟,李三忠. 2017

[7]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海域油气地球化学探测:烃类地球化学异常与含油气性综合评价. 李双林,王建强,董贺平,赵青芳. 2019

[8]太平洋板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板块重建. 李三忠,曹现志,王光增,刘博,李玺瑶,索艳慧,姜兆霞,郭玲莉,周洁,王鹏程,朱俊江,汪刚,赵淑娟,刘永江,张国伟. 2019

[9]西北太平洋洋陆过渡带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特征. 姜素华,张雯,李三忠,汪刚,曹伟,索艳慧,陆蕾蕾,姜衍,赵斐宇. 2019

[10]西太平洋中生代板块俯冲过程与东亚洋陆过渡带构造-岩浆响应. 李三忠,索艳慧,李玺瑶,王永明,曹现志,王鹏程,郭玲莉,于胜尧,兰浩圆,李少俊,赵淑娟,周在征,张臻,张国伟. 2018

[11]华南洋陆过渡带构造演化: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过程与机制. 李三忠,索艳慧,周洁,王光增,李玺瑶,姜兆霞,刘金平,刘丽军,刘永江,占华旺,姜素华,程昊皞,王鹏程,朱俊江,戴黎明,董昊,刘琳,郭晓玉. 2022

[12]东亚原特提斯洋(Ⅴ):北界西段陆缘属性及微陆块拼合. 李三忠,李涛,赵淑娟,李玺瑶,刘鑫,郭玲莉,于胜尧,李少俊. 2017

[13]鲁西地区燕山期构造变形: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构造响应. 张剑,李三忠,李玺瑶,赵淑娟,付旭红,李少俊,兰浩圆,孙文军. 2017

[14]东亚原特提斯洋(Ⅳ):北界西段早古生代构造变形. 李三忠,李涛,赵淑娟,李玺瑶,刘鑫,郭玲莉,于胜尧,李少俊. 2017

[15]华北东部印支期变形特征:对大陆深俯冲极性的启示. 兰浩圆,李三忠,李玺瑶,郭玲莉,索艳慧,李瑾,王鹏程,赵淑娟,于胜尧,刘博,郭润华. 2017

[16]下扬子南黄海沉积盆地构造地质特征. 庞玉茂,张训华,肖国林,温珍河,郭兴伟,侯方辉,朱晓青. 2016

[17]“伸展-走滑”复合作用下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 陈兴鹏,李伟,吴智平,徐长贵,任健.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