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温带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程达 1 ; 孙向阳 2 ; 陈军 3 ; 李志刚 4 ; 阿拉塔 5 ;

作者机构: 1.北京林业大学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3.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4.宁夏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5.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关键词: 温带;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浓度;本底;季节变化;日变化;植被覆盖

期刊名称: 干旱区地理

ISSN: 1000-6060

年卷期: 2009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10-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定我国温带干旱地区的四种植被类型:典型草原(内蒙古)、荒漠草原(宁夏)、榆树林(宁夏)和油松林(宁夏)为观测样地,观测研究了近地层空气CO2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年平均浓度为323.49±21.36×10-6,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本底数据,其平衡受当地植被覆盖程度和种类控制。(2)近地层空气CO2浓度随植被类型不同存在差异,灌草丛生的榆树林最低297.92±15.56×10-6,裸露的荒漠草原最高331.82±19.17×10-6,植被的种类控制着地表面空气CO2浓度的大小,灌木杂草有利于吸收近地层空气的CO2,裸露的地表不利于CO2浓度的吸收和调节,植被在空气组成平衡过程中,起着"汇"的作用,尽管干旱地区植被稀少。(3)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11月份浓度最高336.54±27.12×10-6,7月份最低305.05±15.45×10-6;呈"S"型曲线变化趋势,这种季节变化十分有利于调节地表空气CO2的浓度。(4)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浓度存在日变化,变化范围261.0×10-6~384.0×10-6,均值为323.5×10-6。一天中,平均CO2浓度最低时间在下午的16?00时,最高时间是在半夜0?00时。变化趋势呈"沟谷"状,两头高,中间低。(5)在人烟稀少的温带干旱地区,植被、土壤和气候相互作用,调节和控制差近地层空气CO2的浓度变化。

  • 相关文献

[1]北温带干旱地区土壤-大气界面CO_2通量的变化特征. 高程达,孙向阳,张林,李志刚,阿拉塔. 2009

[2]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覆盖的影响. 王萨仁娜,韩国栋,包玉海,乌兰. 2015

[3]不同耕作条件下玉米光合特性的差异. 张德健,路战远,张向前,王玉芬,智颖飙. 2014

[4]不同施肥处理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彪,赵沛义,任永峰,张鹏,高宏艳,韩云飞,杜二小,罗素菊,王宣茗. 2022

[5]敖汉细毛羊羊毛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初探. 王洪荣,冯宗慈,杜敏,任家琨. 1997

[6]短花针茅荒漠草地放牧系统微量元素季节变化及盈缺分析. 李亚奎,胡红莲,卢德勋. 2012

[7]季节变化对原料奶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红敏,赵瑞霞,萨其仍贵. 2012

[8]放牧蒙古羊瘤胃细菌随季节变化规律的研究. 范文斌,李长青,高仙灵,刘永斌. 2019

[9]中国北方放牧绵羊硒的营养状况和季节变化. 邵凯,徐桂梅,荣威恒,刘彬,余顺祥. 1997

[10]荒漠草地放牧系统常量矿物质元素季节变化及盈缺分析. 李亚奎,胡红莲,卢德勋. 2011

[11]乌拉特柄扁桃灌丛草场建植技术研究. 贾明,赵和平,冯用富,刘全福,格日勒图.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