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秸秆还田深度及腐熟菌对虫害的防控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孟祥海 1 ; 李玉梅 2 ; 邵广忠 1 ; 王佰成 1 ; 孙殷会 1 ; 张庆娜 1 ; 王金贺 1 ; 刘畅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牡丹江分院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秸秆;腐熟菌;虫害;防控;效果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20 年 006 期

页码: 59-65

摘要: 为研究秸秆促腐熟制剂的应用效果,采取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不同秸秆还田深度(10,20和30cm)下,开展不同腐熟菌剂(A、B、C)喷施玉米秸秆还田后的虫害发生规律研究,比较不同菌剂对玉米虫害防控效果的差异性,筛选出最佳防治玉米虫害的腐解菌剂喷施秸秆后的还田深度.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深度的各处理之间食叶害虫为害程度差异显著(P<0.05),同一深度不同菌剂之间的食叶害虫为害程度差异显著(P <0.05).秸秆还田10cm菌剂A与对照1相比没有达到降低平均虫害指数的效果,秸秆还田20cm喷施菌剂C处理的平均虫害指数最低为17.08,较对照2降低了28.92%.菌剂B在秸秆还田10cm时具有降低平均虫害指数的效果.秸秆覆盖还田可以增加玉米螟越冬基数,秸秆深翻还田20和30cm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螟为害程度,百株虫量较对照(秸秆焚烧处理)显著性降低(P<0.05).不同菌剂喷施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玉米螟的发生数量,但减少玉米螟数量的效果不明显.秸秆深翻还田20~30cm是有效抑制虫害发生的相对较好的措施.

  • 相关文献

[1]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灭茬机械筛选与技术研究. 李波,陈喜昌,张宇,张立国. 2017

[2]工业大麻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李敏. 2021

[3]南繁玉米的病虫鼠害及其防治. 姜军,南元涛,魏国才. 2003

[4]黑龙江省向日葵常见害虫及防治方法. 张明. 2009

[5]2010年甘南县兴十四村现代农业园区大豆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对策. 谭可菲. 2011

[6]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邱磊,蒋佰福,牛忠林,吴丽丽,靳晓春,李如来,王庆胜,高雪冬. 2021

[7]南繁玉米的病虫危害及防治对策. 姜军. 2004

[8]黑龙江省亚麻田间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 王福亮,关凤芝,杨学,吴广文,张建国,路颖,宋宪友,李国良,陈浩,康庆华. 2009

[9]黑龙江省近年常见大豆虫害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魏然,陈祥金,李阳,吴俊彦,于晓光,位昕禹,崔少斌,杨树. 2023

[10]苜蓿病虫草害研究现状. 陈婧,郭子雯,潘春清,项鹏,刘大伟. 2022

[11]黑龙江省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迟力勇,王玉荣. 2008

[12]玉米秸秆对棕壤中可溶性无机氮和有机氮的影响. 薛菁芳,陈书强,汪景宽. 2011

[13]吉林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建议. 王美璇. 2017

[14]东北区玉米秸秆资源量、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宫秀杰,钱春荣,石祖梁,于洋,郝玉波,李梁,姜宇博,吕国一,马军韬. 2021

[15]纤维素降解菌群TF18的作用机制. 陈雪丽,迟凤琴,易晓东,王爽,万书明,张美芝,李伟群. 2021

[16]典型草甸土玉米秸秆还田与种植技术. 孟祥海,李玉梅,王根林,王立柱,邵广忠,王佰成,孙殷会,张庆娜. 2021

[17]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模式浅析. 王聪,刘玲玲,孔德巍,杨琦,康然. 2021

[18]低温腐熟土著菌对土壤肥力及秸秆腐熟效果的影响. 孟祥海,王佰成,王延锋,王金贺,邵广忠,王立柱,李玉梅,王根林,孙殷会,张庆娜,程娟. 2021

[19]玉米秸秆生物炭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工艺优化. 王粟,李家磊,史风梅,裴占江,刘长军,刘杰. 2020

[20]寒地玉米秸秆生物腐熟后断裂拉力值和减重值的变化. 张楠,刘杰,于洪久,郭炜,钟鹏,孙彬,王全辉,黄波.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