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木薯内参照基因LAM2定性PCR和定量PCR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美英 1 ; 刘恩平 2 ; 夏启玉 1 ; 郭运玲 1 ; 易小平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木薯;内参照基因;LAM2;PUBQ1;PCR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6 年 01 期

页码: 153-1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成分检测中,内参照基因(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起着重要的作用,木薯内参照基因的研究是转基因木薯成分定性PCR和定量PCR检测的基础。本研究选择木薯的亚麻苦苷酶(linamarase,LAM)和Polyubiquitin(PUBQ)基因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PCR的方法在22种木薯的不同品种中进行稳定性分析,在12种大戟科其它植物、20种非大戟科植物及五类主要转基因作物的混合样品(玉米,大豆,水稻,棉花和油菜)中对LAM2和PUBQ1定性PCR引物进行特异性检测分析及灵敏度检测分析。结果显示:LAM2和PUBQ1引物在木薯的不同品种中均能得到稳定性扩增;在12种大戟科其它植物、20种非大戟科植物能够进行特异性扩增,没有发现非特异性扩增产物出现;LAM2在五类主要转基因作物的混合样品(玉米,大豆,水稻,棉花和油菜)中也没有非特异性扩增产物出现,而PUBQ1在五类主要转基因作物的混合样品(玉米,大豆,水稻,棉花和油菜)中却有很多的非特异性扩增产物出现。灵敏度检测发现定性PCR LAM2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达到质量百分含量0.01%,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LAM2的灵敏度可达到0.001~0.000 1 ng/μL。选择部分品种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LAM2在不同品种的木薯的基因组DNA均可以扩增到293 bp的核苷酸片段,比对分析表明所获得的木薯不同品种中LAM2 PCR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没有发现变异位点。研究结果表明LAM2引物扩增系统初步符合内参照基因的种内一致性,稳定性,种间特异性的特点,灵敏度检测的要求可应用于转基因木薯成分定性和定量PCR检测。

  • 相关文献

[1]武鸣县木薯朱砂叶螨发生规律初探. 潘文勤,李华英,颜文好,李兆贵,韦艳春,黄洁. 2011

[2]创新催生木薯产业化. 黄洁. 2007

[3]我国木薯燃料酒精发展现状及建议. 匡钰,朱德明. 2006

[4]木薯的营养规律及平衡施肥. 漆智平,洪彩香,张伟特,黄洁. 1999

[5]木薯MADS-box基因克隆及其响应乙烯信号的表达模式分析. Wenbin Liao,廖文彬,Wang Gan. 2011

[6]木薯品种、水土保持技术和嫩茎枝快繁技术. 黄洁. 2009

[7]木薯脯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Lili Fu,付莉莉,Xiuquan He. 2011

[8]基因组选择拓展木薯生物能源应用潜力. Wenquan Wang,王文泉,Cheng Lu,卢诚,Xin Chen,陈新,Zhiqiang Xia,夏志强,Kaimian Li. 2015

[9]木薯中草药微生态制剂治疗和预防猪、牛疾病的研究. 蒋盛军,王永壮,刘以道,符乃方,罗长辉. 2011

[10]Cloning and allelic variation of two novel catalase genes (SoCAT-1 and SsCAT-1) in Saccharum officinarum L. and Saccharum spontaneum L.. Liu, Yang,Yao, Yanli,Hu, Xiaowen,Xing, Shulian,Xu, Lei,Liu, Yang.

[11]Phylo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dddp gene for 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ependent dimethyl sulfide synthesis in mangrove soils. Peng, Mengjun,Hu, Huo,Li, Youguo,Xie, Qingyi,Hong, Kui,Todd, Jonathan D.,Johnston, Andrew W. B..

[12]Seroprevalence and molecular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in goats in tropical China. Rong, Guang,Hou, Guan-Yu,Zhou, Han-Lin,Zhao, Jun-Ming.

[13]番茄1-氨基环丙烷羧酸ACG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反义基因表达载?…. 李小娟,邵寒霜. 1999

[14]海南黑山羊鞭虫rDNA-ITS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荣光,周汉林,侯冠彧,王东劲,赵军明. 2010

[15]割手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sSOD-1a)的克隆与分析. 姚艳丽,胡小文,邢淑莲,徐磊,张树珍. 2015

[16]ELISA和PCR方法在香蕉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王达新,郭刚,殷晓敏. 2013

[17]双价抗病基因导入籽瓜的遗传转化研究. 辛莉,施江,乐锦华,郑学勤,陆璐,王登伟. 2005

[18]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原菌的核酸分析鉴定. 谢艺贤,张欣,范鸿雁,黄艳岚,杨腊英. 2004

[19]橡胶白粉菌(Oidium heveae Steinmann)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高宏华,刘先宝,罗大全,黄贵修. 2007

[20]中国海南野番茄上的一种新病毒-野番茄花叶病毒. 张真,章绍延,余乃通,王健华,龚殿.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