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稻茬麦草谷比及麦秸可收集系数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顾克军 1 ; 顾东祥 1 ; 张斯梅 1 ; 许博 1 ; 杨四军 1 ; 张恒敢 1 ; 张传辉 1 ; 石祖梁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耕作方式;秸秆还田;稻茬麦;草谷比;收集系数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14 年 26 卷 04 期

页码: 10-13+26

摘要: 研究了不同耕作(耕翻与浅旋耕)与秸秆还田方式(周年稻秸秆全量还田、麦秸秆全量还田、稻麦秸秆全量还田以及稻麦秸秆不还田)对稻茬麦草谷比和麦秸可收集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耕作处理对稻茬麦草谷比、麦秸垂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麦秸可收集系数的影响皆不显著,而不同秸秆还田处理间草谷比差异达显著水平,麦秸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及可收集系数未表现出差异。秸秆还田处理增加了单位面积内稻茬麦秸秆产量,秸秆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周年稻麦秸秆全量还田(Srw)>周年仅水稻秸秆还田(Sr)>周年仅小麦秸秆还田(Sw)>周年秸秆不还田(S0),各处理间籽粒产量变化并不显著,因而处理Srw的草谷比显著高于Sw与S0处理。相同留茬高度条件下,麦秸可收集系数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间没有显著差异,留茬高度分别为5、10、15、20 cm时,稻茬麦秸秆可收集系数依次为0.65~0.66、0.58~0.60、0.52~0.54、0.45~0.47。估算一定留茬高度的稻茬麦秸秆可收集系数时可以忽略旋耕整地和秸秆还田方式的短期影响,进一步简化估算参数。

  • 相关文献

[1]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及其可收集量估算. 顾克军,张斯梅,许博,张恒敢,杨四军. 2012

[2]基于秸秆还田的稻茬小麦黄苗与死苗原因分析及对策. 顾克军,张传辉,顾东祥,张斯梅,杨四军,夏青春. 2017

[3]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2009

[4]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及结构的影响. 胡乃娟,张四伟,杨敏芳,顾克军,韩新忠,张政文,卞新民,朱利群. 2013

[5]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张四伟,张武益,王梁,朱利群,顾克军,章红运,卞新民. 2012

[6]全国秸秆产生量抽样调查草谷比测定误差分析. 张恒敢,顾克军,许博. 2020

[7]江苏省小麦草谷比及麦秸垂直空间分布特征. 顾克军,许博,顾东祥,张斯梅,张传辉,石祖梁,杨四军. 2015

[8]稻田套播麦的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张山泉,陈川,庄春. 2003

[9]沿江地区稻茬麦少免耕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潘宝国,魏亚凤,顾志华,高小红,徐建军. 2014

[10]影响稻茬麦出苗的关键因子与应对措施. 杨四军,顾克军,张恒敢,张斯梅,张传辉. 2011

[11]2BFGK-12型稻茬麦集秸旋耕施肥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张晋,薛亚光,刘旭杰,单海勇,吴崇友,刘建. 2024

[12]施氮量对稻茬麦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及磷素平衡的影响. 石祖梁,顾东祥,顾克军,张传辉,杨四军,于建光,张斯梅. 2014

[13]氮水运筹对苏北平原稻茬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文廷刚,贾艳艳,顾大路,杨文飞,施洪泉,高怀中,诸俊,杜小凤. 2023

[14]水稻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李波,魏亚凤,汪波,季桦,熊飞,张琛,刘建. 2013

[15]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 李波,魏亚凤,季桦,汪波,熊飞,张琛,刘建. 2012

[16]蛴螬危害花生产量损失调查及发生因子分析. 江玉萍,鞠倩,姜晓静,赵志强,李晓,吕敬军,姜言生,倪皖莉,陈志德. 2013

[17]麦秸还田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薛亚光,魏亚凤,李波,刘建. 2018

[18]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 高亚军,朱培立,黄东迈,王志明,李生秀. 2000

[19]耕作方式对主要粮食作物影响的研究综述. 张向前,杨文飞,徐云姬. 2020

[20]长期免耕及常规耕作对土壤胡敏酸含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范如芹,罗佳,严少华,杨学明,张振华.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