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庆勇 1 ; 朱镇 1 ; 张亚东 1 ; 赵凌 1 ; 张巧凤 1 ; 许凌 1 ; 王才林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杂交粳稻;不育系;品质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08 年 24 卷 04 期

页码: 387-3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研究12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亲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方差除精米长和长宽比外也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作用,糙米率、垩白率、垩白度、精米长、精米宽、长宽比和精米厚等性状则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粒型和食味品质性状同时受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影响,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则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除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食味值有一定程度的超高亲优势外,其他性状多介于双亲之间。杂种优势同时受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且多数性状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供试材料中,不育系以95122A最好,香粳8016A次之;恢复系以J16最好,R187次之,用上述亲本选配的杂交组合米质性状较好。

  • 相关文献

[1]三系杂交粳稻发展的历史与问题. 浦汉春,周振玲,徐大勇. 2015

[2]杂交粳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 王才林,汤玉庚. 1988

[3]野败型细胞质杂交粳稻恢复系筛选结果初报. 徐大勇,方兆伟,樊纪伟,卢百关,刘汉青. 2006

[4]优质抗病高配合力粳稻不育系扬辐粳7号A的选育与应用. 周根友,夏华. 2016

[5]优质抗病高配合力粳稻不育系扬辐粳7号A的选育与应用(英文). 周根友,夏华. 2017

[6]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 杨娟,谷福林,苏自强,黄胜东,张美娟. 2007

[7]杂交粳稻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与年份的互作效应. 王才林,汤玉庚. 1989

[8]杂交粳稻若干米质性状的配合力. 王才林,汤玉庚. 1989

[9]12个粳稻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及利用价值评价.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张巧凤,许凌,王才林. 2008

[10]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张亚东,朱镇,赵凌,宗寿余,王才林. 2006

[11]洋葱主要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庄勇,严继勇,袁希汉,曹碚生. 2003

[12]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方法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苏在兴,高闰飞,李强. 2017

[13]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研究. 王赛勤,郭军. 1996

[14]籼型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及其衰退特性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曹树青,邓志瑞,翟虎渠,唐运来,韩国标,张荣铣,盛生兰,龚红兵,杨图南. 2002

[15]大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李洪涛,王军,张灿宏,迟铭,王多明,胡冰. 2015

[16]玉米自交系YJ7不同密度下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张振良,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吴嘉点. 2015

[17]籼型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配合力分析. 李爱宏,戴正元,季红娟,张小祥,李育红,潘存红,张洪熙,潘学彪. 2009

[18]小麦株高及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分析.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2011

[19]番茄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金兰,赵丽萍,王银磊,徐丽萍,周蓉,宋刘霞,崔霞,李仁,赵统敏,余文贵. 2019

[20]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宁恢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姚姝,陈涛,张亚东,朱镇,赵庆勇.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