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邵天玉 1 ; 刘思竹 1 ; 谢维欣 2 ; 刘兴龙 3 ; 李志勇 3 ; 王克勤 3 ; 朱朝东 4 ; 刘丹 5 ;
作者机构: 1.重庆邮电大学
2.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系统与生物信息学研究所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4.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系统学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5.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系
关键词: DNA条形码;COI;28S;分子鉴定;姬小蜂科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23 年 005 期
页码: 78-84,88
摘要: 姬小蜂科寄生蜂在农业害虫防治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体型小种类多,鉴定较难,导致开发利用的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小蜂总科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利用黑龙江省的6个吸虫塔收集到了238个姬小蜂科样本。在DNA提取之前通过形态学鉴定为14属52种。对其中60个COI和68个28S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并将基因登录号提交GenBank;COI基因的登录号为MG836426~MG836501,28S基因的登录号为MH169011~MH169101。经进一步计算COI和28S基因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发现,COI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差异显著,最小种间遗传距离(6.00%)远大于最大种内遗传距离(3.02%)。但是,28S基因的差异较大,许多属的种内遗传距离超过种间遗传距离,重叠现象严重。用MEGA-7.0软件进一步分析了COI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COI基因序列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而28S基因序列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结果有较大差异。可见COI基因在姬小蜂科的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上比28S基因有很大优势,更适合姬小蜂科DNA条形码分析。
- 相关文献
[1]Application of DNA barco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Hymenoptera parasitoids from the soybean aphid (Aphis glycines) in China. Zhou, Qing-Song,Xi, Yu-Qiang,Yu, Fang,Zhang, Xu,Niu, Ze-Qing,Zhu, Chao-Dong,Qiao, Ge-Xia,Zhang, Yan-Zhou,Zhou, Qing-Song,Li, Xue-Jun,Liu, Chun-Lai. 2014
[2]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发生特点及DNA条形码鉴定技术的应用. 丛林,王大伟,罗婵,田林,耿远昭,宋英,马晓慧,李宁,刘晓辉. 2018
[3]黑龙江地区农田害鼠发生特点及DNA条形码鉴定技术的应用. 丛林,王大伟,罗婵,田林,耿远昭,宋英,马晓慧,李宁,刘晓辉. 2018
[4]两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李凤兰,蒋先锋,史丽娟,韩锋,魏琪,冯艳忠,闵凡祥,郭梅,李学湛. 2013
[5]利用SSR分析标记鉴定大豆育种中杂交真伪和后代系谱. 韩冬伟,刘春燕,胡振帮,蒋洪蔚,于凤瑶,范冬梅,郭广宇,孙蕊,赵曦,曲忠诚,胡国华,陈庆山. 2012
[6]哈尔滨地区早开堇菜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李鹏飞,潘玉莹,郭子雯,谭可菲,刘大伟.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表型探讨76份沙芦草核心种质构建策略
作者:张婷;闫伟红;李志勇;田青松;张冬梅;王永刚
关键词:沙芦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初级核心种质
-
哈尔滨地区大豆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田间种群动态研究与防治建议
作者:王宇;王克勤;王晓曦;刘兴龙;王春
关键词:双斑长跗萤叶甲;马氏网;种群动态;防治建议
-
昆虫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曦;刘兴龙;王宇;王克勤;樊东
关键词:昆虫;几丁质;几丁质合成酶B;环境友好型农药
-
肥料配施对寒地粳稻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李洪亮;孙玉友;魏才强;刘丹;程杜娟;曲金玲;孟祥海;宋泽;刘春光;姜龙;徐德海;王丽
关键词:氮肥;复合肥;粳稻;产量;品质
-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亚洲玉米螟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刘兴龙;王克勤;王晓曦;王宇;王春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地表覆盖还田;碎混还田;翻埋还田;玉米;产量
-
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
作者:刘兴龙;王克勤;王晓曦;王宇;王春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哈尔滨地区;发生规律
-
哈尔滨地区不同亚洲玉米螟性诱剂诱捕效果研究
作者:王宇;王克勤;王晓曦;刘兴龙;王春
关键词:性诱剂;亚洲玉米螟;诱捕器;诱芯高度;诱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