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饲料中补充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物膜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病力及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文亮 1 ; 许华 2 ; 唐杨 2 ; 宋晓玲 2 ; 黄倢 3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水养殖流行病学与生物安保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2.;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水养殖流行病学与生物安保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3.;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水养殖流行病学与生物安保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膜;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87-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外源补充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物膜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病力及对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空白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游离态活菌作为游离态组(活菌含量为10~8 CFU/g);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生物膜作为生物膜组(活菌含量为10~8 CFU/g);每组8个平行。在养殖大棚暂养7 d后,对凡纳滨对虾进行40 d的养殖实验。在第17天进行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攻毒实验;第22天进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实验。期间在第1、5、10、15天采样,称重并测量体长计算生长速率。在第1、5、10、15、20、25天采样,并取其肠道内容物提取DNA,用16S r DNA序列V3+V4区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对虾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生物膜组和游离态组对虾体重、体长增长速率高于空白组,生物膜组与游离态组对虾体重、体长差异性不显著,生物膜组和游离态组对虾体重、体长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性显著。实验中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组成,其中,变形菌门平均占到总量的94.0%。变形菌门中主要以弧菌属(Vibrio)、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Octadecabacter等为主,生物膜组、游离态组、空白对照组弧菌属平均含量分别为34.65%、39.27%、58.00%。在WSSV攻毒实验中,生物膜组、游离态组、空白对照组平均累积死亡率分别为80.0%、77.0%、92.0%,各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中,生物膜组、游离态组、空白对照组平均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1.3%、75.0%、77.3%,生物膜组与游离态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膜和游离态蜡样芽孢杆菌投喂凡纳滨对虾后,可改变对虾肠道的微生物组成,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速度、增强抗病能力,而且添加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膜效果最明显。

  • 相关文献

[1]饲料中补充蜡样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唐杨,刘文亮,宋晓玲,张晓静,张盛静,黄倢. 2017

[2]不同比例复合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抗氨氮能力的影响. 夏磊,赵明军,张洪玉,唐夏,杨铿,杨润清. 2015

[3]养殖水体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PC465对凡纳滨对虾抗病力的影响. 王春迪,宋晓玲,张晓静,张盛静,孙新颖,刘宝彬,高文辉,黄倢. 2016

[4]鲥(鱼侯)淀不同基质附着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 邓茹,陈曦,裘丽萍,孟顺龙,陈家长. 2021

[5]恩诺沙星曝露下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优势菌变化规律. 陈明强,李有宁,邓正华,于刚,马振华,郑兴,洪嘉炜,魏海军,王雨. 2019

[6]不同开口饵料对罗非鱼发育早期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范梓健,张紫玥,曹建萌,衣萌萌,高风英,可小丽,刘志刚,王淼,卢迈新. 2023

[7]恩诺沙星对马氏珠母贝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洪嘉炜,陈明强,邓正华,李有宁,马振华,顾志峰,王雨. 2019

[8]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效果及菌群结构和功能研究. 唐亚鹏,董世瑞,田吉腾,周茜,王印庚,张天时. 2022

[9]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冻凡纳滨对虾的微生物. 陶飞燕,潘创,陈胜军,胡晓,邓建朝,李春生,荣辉,王悦齐. 2021

[10]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肠道和鳃的菌群结构分析. 王元,周俊芳,韦信贤,马荣荣,赵姝,李新苍,房文红. 2018

[11]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冷藏过程菌群结构变化. 曹荣,林瑞环,赵玲,孙慧慧,刘淇. 2019

[12]养殖水体细菌菌群结构对凡纳滨对虾健康的指示作用. 孙真,刘一萌,高鹏程,周凯,么宗利,来琦芳. 2023

[13]流水和循环水养殖模式对虾养殖系统运行稳定性和细菌群落演替规律. 张晋,周灿,王青瑶,吴俊敏,申旭东,傅松哲,刘鹰. 2022

[14]海水养殖循环水净化系统中生物膜的一种快速构建方法. 王印庚,曹磊,张正,梁友,曲江波,翟介明. 2010

[15]软烤贻贝中蜡样芽孢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的构建. 渠飞翔,李学英,杨宪时,迟海. 2017

[16]一株引起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蜡样芽孢杆菌. 骆艺文,郝志凯,王印庚,曲江波. 2009

[17]饲料中添加三种芽孢杆菌对建鲤生长及肠道菌群比较研究. 尹恒,高启平,谢骏,刘波,李云兰. 2012

[18]高水分烤虾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 陈琛,李学英,杨宪时,迟海. 2013

[19]常温贮藏软烤扇贝品质及潜在病原菌分析. 周彩华,许钟,郭全友,杨宪时. 2006

[20]多抗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海洋细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职通瑞,宋晓玲,张晓静,张盛静,黄倢.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