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我国北方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杂种优势的演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晓东; 傅迎军; 孙殷会; 张庆娜; 王晓梅;

关键词: 玉米;品种;杂种优势;演变规律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7 年 25 卷 01 期

页码: 24-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我国北方1970~2000s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为试材,在3个种植密度下比较分析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杂种优势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单交种更替过程中绝对杂种优势随年代的推进逐渐增加,低、中、高密度下绝对杂种优势平均增加比率分别为3.9%、7.9%和18.8%;相对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及杂种优势指数在低、中密度下略有降低趋势,在高密度下略有增加趋势;超高亲优势年代间变化较为平缓,1980~1990s品种超低亲优势显著低于1970s。分析表明,低密度下杂种优势对产量的贡献率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杂种优势越来越小,非杂种优势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 相关文献

[1]北方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品质的演变. 王晓东,傅迎军,孙殷会,张庆娜,王晓梅. 2015

[2]晒烟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王艳. 2007

[3]七个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金振国,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邵珊珊,史淑春. 2018

[4]加拿大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关系分析. 王振华,赵英男,孙广全,张林,邸宏. 2011

[5]20份玉米种质选系的利用潜力分析.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杨国伟,任晓亮,李东林. 2014

[6]部分CIMMYT玉米群体改良与利用的初步研究. 曹士亮,金益,董玲,于天江,王振华,张林. 2008

[7]改良后部分CIMMYT种质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张庆娜. 2013

[8]黑龙江省常用玉米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分析. 史桂荣. 2002

[9]不同供氮水平下玉米生产力的杂种优势特征. 钱春荣,于洋,郝玉波,宫秀杰,姜宇博,李梁,吕国依,杨忠良,王俊河,侯国强. 2022

[10]黑龙江省早熟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分析及应用评价. 张洪权. 2015

[11]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 李永祥,李春辉,杨俊品,杨华,程伟东,汪黎明,李凤艳,李会勇,王延波,李淑华,扈光辉,刘成,黎裕,王天宇. 2020

[12]初产荷斯坦奶牛产后乳汁菌群演变规律的研究. 陶薪旭,曲永利,朱焕,贾斌. 2023

[13]白浆土垦后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及培肥措施究. 刘文忠,梁嘉陵. 2011

[14]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肥力变化特征研究. Zhou Baoku,周宝库,Zhang Xilin. 2012

[15]“十五”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战略思考. 苏俊. 2000

[16]黑龙江种植区不同玉米品种胚乳淀粉粒发育对比分析. 戴凌燕,蔡欣月,刘玉涛,殷奎德,张树权,李文华. 2019

[17]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特性研究. 郝玉波,于洋,钱春荣,宫秀杰,李梁,姜宇博,吕国依. 2020

[18]黑龙江省主要玉米品种及其亲本光温反应特性研究 Ⅰ12个玉米品种及其亲本的光反应特性. 张建国,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赵伟,李树军,蔡泉. 2009

[19]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旱性研究. 韩业辉,刘洋,苗亿,王立达,李青超,周超,孙培元. 2015

[20]对调整我省玉米品种布局的初步设想. 曹靖生.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