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渤海渔业生物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奇龙 1 ; 夏斌 2 ; 隋琪 2 ; 曲克明 2 ; 朱琳 2 ; 李玉 1 ;

作者机构: 1.江苏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重金属;渤海;渔业生物;污染指数;人体健康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39-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重金属污染是渤海长期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对渤海海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为了解渤海海域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该海域采集的渔业生物中随机选取了10种144条鱼类样本,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鱼类肌肉组织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金属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单一重金属和综合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每日摄入量和目标危害系数评估了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食用安全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渤海鱼类肌肉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02±0.680)、(9.697±5.279)、(0.035±0.059)、(0.029±0.035)、(0.093±0.091)和(0.959±0.813) mg/kg。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渤海鱼类重金属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鱼类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和无机As (iAs)为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细纹狮子鱼(Liparistanakae)受到重金属综合污染的程度最大。食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摄食渤海鱼类带来的重金属每日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所有鱼类样本单一重金属和综合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值均<1,表明正常摄食渤海鱼类不会对消费者构成健康风险。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理解渤海渔业生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为保障渤海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渤海渔业生物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分布特征. 李显森,牛明香,戴芳群. 2008

[2]渤海底拖网主要渔业生物类别时空分布的初步研究. 于鑫,单秀娟,李忠义,朱仁,陈云龙,金显仕. 2017

[3]黄河兰州鲇肌体重金属及有机氯的污染特征. 杨元昊,任惠丽,张世羊,杨娟宁,王绿洲,王立新,李维平. 2011

[4]渤海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时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霍素霞,邢聪聪,朱超祁,张红,程升,姜君,单红仙. 2017

[5]2015年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汤昌盛,张芳,冯颂,戴芳群,王彦涛. 2017

[6]水下爆破对渔业生物影响的研究. 蒋玫,沈新强,杨红. 2005

[7]中国渔业生物DNA条形码信息平台构建及应用. 李尚琪,李炯棠,张研,孙晓晴,柳淑芳,庄志猛. 2018

[8]北部湾春、秋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乔延龙,陈作志,林昭进. 2008

[9]长江口渔场渔业生物资源动态分析. 李建生,程家骅. 2005

[10]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大亚湾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 汪慧娟,张文博,黄洪辉,徐姗楠,刘华雪. 2021

[11]秋季黄海渔业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平均温度的时空变化. 金岳,李娜,金显仕,单秀娟. 2023

[12]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研究. 汪慧娟,徐姗楠,张文博,黄洪辉,齐占会,程琪,刘华雪. 2024

[13]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金显仕,单秀娟,郭学武,李显森. 2009

[14]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健康评价. 苏程程,韩青鹏,张琦,单秀娟,李凡. 2023

[15]2020年冬季大亚湾西南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张婉茹,刘庆霞,黄洪辉,覃晓青,李佳俊,陈建华. 2022

[16]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黄佳兴,龚玉艳,徐姗楠,王欢欢,张魁,张俊,陈作志. 2019

[17]渤、黄海硬骨鱼类鱼卵及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生物学特征. 万瑞景,姜言伟. 2000

[18]东海三门湾主要海产品中典型重金属累积状况. 冉茂霞,莫晓,史永富,叶洪丽,黄冬梅,李思曼,方长玲. 2024

[19]珠江中上游水环境状况分析与评价. 刘乾甫,杜浩,赖子尼,帅方敏,郭霞. 2019

[20]四角蛤蜊的营养性和安全性评价. 滕瑜,李辉,王志勇,沈建,王彩理.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