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16S rRNA测序的植茶温室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君 1 ; 朱留刚 1 ; 林志坤 2 ; 张文锦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宁德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关键词: 温室;茶园;土壤细菌;α多样性;β多样性;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4 年 013 期

页码: 235-2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明确温室栽培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找寻温室栽培、露天栽培模式之间的差异指示种,以更科学地为管理温室茶园提供理论依据。采用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主坐标分析(PCoA)、置换多元方差分析(Adonis)及LEfSe等分析方法对不同栽培模式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S rRNA测序质控后,土壤样品总共获得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为11 137个(497 556条有效序列)。3个处理间共同含有200个OTU,温室间共同含有495个OTU。茶园土壤细菌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等。ACE指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与Shannon指数等α多样性指数均以露天栽培模式极显著高于温室。PC1和PC2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5.10%、21.55%,共解释了86.65%(R2=0.612,P=0.001)的信息。露天栽培处理差异指示种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Acidobacteriae等。温室处理指示种为罗丹诺杆菌科(Rhodanobacteraceae)、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弗兰克氏菌目(Frankiales)等。以上研究结果为从微生物水平上研究温室栽培模式对茶园土壤生态质量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 相关文献

[1]茶园间作灵芝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艳春,林忠宁,陆烝,刘明香. 2019

[2]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聂三安,赵丽霞,王祎,雷秀美,王飞,邢世和. 2018

[3]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张文锦,翁伯琦,尤志明. 2020

[4]绿肥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固氮菌群落的影响. 方宇,王飞,贾宪波,林陈强,张慧,陈龙军,陈济琛. 2018

[5]基于宏基因组茉莉花植株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 陈梅春,朱育菁,刘波,王阶平,刘晓港,杨文靖. 2018

[6]安溪县主要产茶乡镇土壤肥力现状浅析. 王文建. 2008

[7]屏南县发展高山生态观光茶园的设想. 薛巧英,王振康. 2007

[8]几种牧草在福建侵蚀茶园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罗旭辉,钟珍梅,詹杰,陈清山,黄毅斌. 2009

[9]茶园饼肥的应用研究进展. 陶湘辉,王秀萍,钟秋生. 2009

[10]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余文权,王峰,陈玉真,单睿阳,尤志明,臧春荣,陈常颂. 2020

[11]林地转变为茶园的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 林诚,陈子聪,吴一群,颜明娟. 2020

[12]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团聚体及渗透性能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罗旭辉,尤志明. 2018

[13]4种植物物料改良茶园土壤酸度的效果. 李艳春,李兆伟,王义祥. 2021

[14]生物炭对茶园酸性红壤氮素养分淋溶的影响. 刘岑薇,叶菁,李艳春,林怡,王义祥. 2020

[15]我国典型茶区化学氮肥施用与生产运输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王峰,陈玉真,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尤志明. 2020

[16]茶园寄生性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研究进展. 李慧玲,张辉,王定锋,李良德,曾明森,吴光远,王庆森. 2020

[17]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义祥,黄家庆,叶菁,李艳春,林怡,刘岑薇. 2020

[18]茶园套种对灵芝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林忠宁,陆烝,林怡,李艳春,刘明香. 2020

[19]绿肥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 王峰,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尤志明. 2012

[20]不同类型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陈芝芝,翁伯琦.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