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茶树微生物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留刚 1 ; 孙君 1 ; 张文锦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茶树;微生物组;根际微生物;内生菌;叶际微生物

期刊名称: 福建茶叶

ISSN: 1005-2291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20-26

摘要: 茶树微生物组是指与宿主茶树相关的微生物群组,按照定殖位置不同可分为根际、叶际和内生微生物。植物微生物组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而茶树微生物组的研究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茶树关联性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微生物的分类、分布、生理特征及其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茶树根际、内生与叶际微生物具有多样的促生与生防潜力,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应关注茶树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机制、生态学特征与功能及其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 相关文献

[1]满江红内生细菌的培养及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 陈坚,郑益平,陈彬,郑斯平,郑伟文. 2021

[2]金线莲根部内生菌多样性宏基因组的分析. 陈倩倩,刘波,关雄,唐建阳. 2014

[3]美洲大蠊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活性、抑菌作用测定. 阮传清,刘波,吴珍泉,苏明星,蔡怀锦,李涛. 2015

[4]龙眼内生菌的分离与脂肪酸鉴定. 朱育菁,王秋红,陈璐,蓝江林,林抗美,刘波. 2008

[5]芭蕉属植物内生菌特性的研究. 陈璐,刘波,赖钟雄,肖荣凤,车建美. 2010

[6]避雨栽培对梨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陈小明,曾少敏,黄新忠. 2020

[7]孑遗植物水松不同季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张晨,周柳婷,王炎炎,林瑞余,吴则焰. 2024

[8]不同茄子品种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分析. 阮传清,唐建阳,刘波,苏明星,蔡怀锦,陈建利,肖荣凤. 2016

[9]施用烟秆生物黑炭对红壤性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陈庆荣,王成己,陈曦,唐莉娜,刘岑薇,宋铁英,黄毅斌. 2016

[10]叶面分离Bt及对茶树主要害虫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张灵玲,林晶,骆兰,方昉,黄天培,徐金汉,吴光远,王庆森,关雄. 2005

[11]乌龙茶品系比较鉴定与选择.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黄修岩. 1994

[12]试论茶树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其选择. 叶乃兴,郭吉春. 1995

[13]茶叶蒸青固样时间控制的研究初报. 杨如兴,张文锦,玉振康,陈志辉,钟美娇. 1999

[14]乌龙茶品种花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郭吉春,叶乃兴,胡晓东. 1992

[15]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构建茶树回交1代部分遗传图谱. 黄福平,梁月荣,陆建良,陈荣冰. 2006

[16]茶树芽叶性状与修剪生物重的关联性分析. 张文锦,杨如兴,林淑冰,廖剑秋. 1999

[17]乌龙茶品种鲜叶产量的遗传参数与选择的关系.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 1992

[18]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陈志辉. 2004

[19]福建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叶乃兴,郭吉春. 1997

[20]施钾对茶树幼苗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陈常颂,王秀萍,林郑和,钟秋生,余文权.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