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孟加拉湾中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景瑞 1 ; 刘升发 1 ; 冯秀丽 1 ; 孙兴全 1 ; 石学法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沉积物;稀土元素;物源;富集因子;判别函数;孟加拉湾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16 年 04 期

页码: 41-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孟加拉湾中部110个表层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揭示了研究区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稀土元素含量介于93.90×10-6~220.80×10-6之间,平均含量为138.25×10-6,接近上陆壳含量。REE整体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含量相对均一的特征,Eu呈明显负异常,无明显Ce异常。应用富集系数、判别函数及∑REE-(La/Yb)N等方法判别其物质来源,结果证实研究区沉积物主要为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来源,还有一部分物质来自中印度半岛,而伊洛瓦底江物质对研究区沉积物组成影响不明显。G-B(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沉积物标准化后的稀土参数聚类分析表明,印度源区的主要影响范围位于研究区西侧,其控制因素主要是物质供应方式及孟加拉湾表层环流,尤其是东印度沿岸流(EICC)对印度源区物质的输运。

  • 相关文献

[1]孟加拉湾中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谭龙,刘建国,黄云,Md Hafijur Rahaman Khan,徐政,刘升发,石学法. 2023

[2]台湾东黑潮主流区近千年来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变化特征与来源. 王越奇,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王启栋. 2019

[3]西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 褚征,胡宁静,刘季花,高剑峰,朱爱美,高晶晶,张辉. 2016

[4]山东半岛南部滨浅海区QDZ03孔稀土元素组成与物源判别. 仇建东,王双,刘健,张勇,孔祥淮. 2016

[5]孟加拉湾中部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特征及来源. 李景瑞,刘升发,胡利民,冯秀丽,孙兴全,白亚之,石学法. 2017

[6]东海周边中小型河流沉积物锶钕铅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示踪意义. 密蓓蓓,刘升发,窦衍光,石学法. 2017

[7]中国东部近海沉积物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控制因素与古气候记录. 石学法,刘升发,乔淑卿,姚政权,刘焱光. 2015

[8]西北太平洋黑潮源区沉积特征及黑潮输入对东海沉积物的影响. 王越奇,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段丽琴. 2018

[9]中国东南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郭玉龙,杨守业,苏妮,印萍,王中波. 2018

[10]北印度洋海底冷泉流体活动研究进展. 王旭东,黄慧文,孙跃东,李牛,胡钰,冯东. 2017

[11]孟加拉湾北部逆温现象的观测特征及机制分析. 李奎平,王海员,杨洋,于卫东,李俐俐. 2016

[12]春季季风转换期间孟加拉湾的初级生产力. 刘华雪,柯志新,宋星宇,谭烨辉,黄良民,林强. 2011

[13]典型低纬度海区(南海、孟加拉湾)初级生产力比较. 刘华雪,宋星宇,黄洪辉,谭烨辉,黄良民. 2012

[14]长江、辽河、瓯江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形态判别. 许加武,任明荣,李思发. 1997

[15]日本海第四纪沉积记录及其海陆联系的研究进展. 沈兴艳,万世明. 2015

[16]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记录. 蓝先洪,李日辉,王中波,陈晓辉,顾兆峰,徐晓达. 2017

[17]中国东部陆架海底质沉积物环境磁学研究进展. 王双,刘健,李建超,仇建东. 2016

[18]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对物源和热液活动的指示. 杨宝菊,吴永华,刘季花,刘焱光,张辉,王小静,李力. 2018

[19]风尘石英在物源示踪和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朱潇,蒋富清. 2018

[20]2012年秋季黄河口及莱州湾颗粒有机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白亚之,刘季花,胡利民,乔淑卿,杨刚,徐涛玉,石学法.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