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WCSODS的小麦旱涝灾损区域化监测与精细化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葛道阔 1 ; 曹宏鑫 1 ; 杨余旺 2 ; 马晓群 ; 张文宇 1 ; 张伟欣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2.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模型;旱涝;精细化;损失评估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7 年 33 卷 05 期

页码: 1062-10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气候数据插值专用软件-ANUSPLIN,插值生成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4个小麦主产省代表性区域1971-2015年逐年的5 km×5 km分辨率的网格化逐日数据集,数据包括逐日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结合经改进的WCSODS(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的区域化方法,并利用相关监测数据,开展了研究区域冬小麦旱涝灾害损失的区域化监测与精细化评估。结果表明:作物模型评估的灾损率等级与实际灾损率等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一致,区域内所有格点灾损率等级基本准确率(等级差≤1)为83.3%,其中完全准确率(等级差=0)为62.3%。研究区域冬小麦有典型的北部偏旱、南部偏涝的分布特点,且干旱灾损一般大于涝渍灾损。整个研究区域平均而言,干旱和涝渍灾损均有随年份微弱减少的趋势。

  • 相关文献

[1]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小麦旱涝敏感性分析与损失评估. 葛道阔,曹宏鑫,马晓群,张文宇,张伟欣. 2016

[2]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小麦区域化旱涝监测预警. 葛道阔,曹宏鑫,杨余旺,马晓群,张文宇,张伟欣,林玥,李秉柏. 2017

[3]基于同化物分配的冬小麦节间形态参数模型. 陈昱利,杨平,张文宇,张伟欣,诸叶平,李世娟,巩法江,毕海滨,岳霆,曹宏鑫. 2017

[4]冬小麦结实率估算的模型研究. 文廷刚,陈昱利,杜小凤,杨平,王伟中,曹宏鑫. 2016

[5]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结构模型. 杨平,张文宇,张伟欣,诸叶平,李世娟,巩法江,毕海滨,岳霆. 2016

[6]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参数模型. 杨平,张文宇,张伟欣,诸叶平,李世娟,巩法江,毕海滨,岳霆. 2017

[7]基于CBERS卫星遥感的冬小麦产量估测研究. 李卫国,李正金. 2010

[8]越冬前冬小麦主茎叶片几何参数模型研究. 杨平,张文宇,张伟欣,诸叶平,李世娟,巩法江,毕海滨,岳霆. 2015

[9]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参数模型. 陈昱利,杨平,张文宇,张伟欣,诸叶平,李世娟,巩法江,毕海滨,岳霆,曹宏鑫. 2016

[10]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的水热传输模型及其应用. 胡凝,吕川根,姚克敏,夏士健. 2006

[11]水稻发育期模型的比较. 石春林,冯慧慧,金之庆,王华. 2010

[12]应用消化系统全仿生模型分析酸奶发酵对钙形态的影响. 陈尚龙,陈安徽,刘辉,刘恩岐,巫永华,秦旭. 2018

[13]鳢肠马唐竞争作用研究. 沈俊明,陈长军,冒宇翔,金丽华. 2001

[14]基于卫星遥感的区域棉稻与稻棉轮作周期估算模型研究. 朱泽生,孙玲. 2006

[15]温室春石斛兰花期与外观品质温度调控模型. 陈莉莉,钟双林,戴剑锋,李刚,罗卫红,邵和平,张宁宁. 2010

[16]两系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作物生长率的气候模型及分析. 吕川根,胡凝,姚克敏,邹江石. 2010

[17]日光温室切花郁金香花期与外观品质预测模型. 李刚,陈亚茹,戴剑锋,罗卫红,赵统利,朱朋波. 2011

[18]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齐穗期株型的区域差异及对冠层结构的影响. 吕川根,胡凝,姚克敏,夏士健,漆庆明. 2009

[19]基于不同气温类型的一代灰飞虱发生期预测. 顾国华,葛红,徐莉,季桦,薛爱芳. 2008

[20]江苏现代高效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测评. 姚於康,汪翔,李睿婷,刘媛.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