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夏秋季太湖4个控藻区鳙体内微囊藻毒素累积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鸽 1 ; 周游 2 ; 王小林 2 ; 沈振华 2 ; 陈永进 2 ; 徐东坡 3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3.;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鳙;累积;太湖;水质指标

期刊名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ISSN: 2095-1388

年卷期: 2017 年 03 期

页码: 334-3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s)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于2015年6月向太湖4个控藻区(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乌龟山)水体中投放规格约3 g/尾的鳙Aristichthys nobilis幼鱼,8—11月每月中旬从各控藻区固定采集鳙样本15尾,分别测定水体、鳙不同组织和器官中MCs的含量,并结合各控藻区的水质指标分析了MCs在鳙体内的累积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4个控藻区鳙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总MCs含量依次为肌肉>肝胰脏>血清,且肌肉、肝胰脏中累积的总MCs极显著高于血清(P<0.01);肌肉、肝胰脏和血清中MCs的累积在不同控藻区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鳙肌肉、肝胰脏和血清中MCs的累积月份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水温和藻类胞内MCs含量对血清、肝胰脏和肌肉中MCs的累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体长对血清、肝胰脏中的MCs累积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蓝藻爆发期间,MCs含量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MC-LR日允许摄入量,4个湖区中每日人均可摄入鳙肉229.62~977.20 g,并不会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可为微囊藻毒素在鳙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积累效应和水产品食用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太湖3个抑藻放流区鲢、鳙食性的时空特征. 刘栋,徐雪英,沈振华,蒋兆林,景丽,陈永进,徐东坡. 2018

[2]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太湖北部湖区鲢、鳙食性差异. 王媛,徐东坡,王小林,沈振华,徐跑. 2017

[3]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器负荷挂膜技术. 朱建新,刘慧,徐勇,陈世波,刘圣聪,张涛,曲克明. 2014

[4]大型溞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部分生化指标及水质指标的影响. 张红霞,王洋,吴旋,曾祥茜,杨广,张建超,朱国霞,白东清. 2019

[5]不同饵料投喂率对罗非鱼生长、水质和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影响. 东新旭,范立民,宋超,郑尧,裘丽萍,孟顺龙,陈家长. 2021

[6]水产养殖池塘水体土腥素含量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刘颖,李忠华,何俊,杨光,殷文健,张宪中. 2023

[7]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凡纳滨对虾种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谭建,罗坤,栾生,曹宝祥,郭兆加,许圣钰,孔杰. 2016

[8]炎热的夏季北方精养鱼池的水质调控与日常管理. 刘宝祥. 2006

[9]溶解碳源与固体碳源对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影响. 王瑞龙,陈钊,李健. 2023

[10]草鱼单养和混养池塘的水质与生物组成特征. 肖述文,刘兴国,陆诗敏,赵宇曦,顾兆俊,周润锋. 2023

[11]好氧反硝化菌对水质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 张小玲,袁科平,耿康,张玲,杨丽. 2011

[12]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指标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分析. 宫晗,陈萍,秦桢,刘洋,高焕,李吉涛,李健,朱建新. 2023

[13]长江口及邻近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沈新强. 2005

[14]罗非鱼精养池塘水质变化规律和沉积物产污系数研究. 李志波,季丽,李丹丹,宋超. 2015

[15]纯氧充气对大菱鲆生长及水质指标的影响. 高晓田,马爱军,陈超,王印庚,王新安,杨志,曲江波. 2007

[16]陶粒浮床系统酶活性变化与水质净化效果相关性分析. 赵晓杰,李晓莉,陶玲,张世羊,李谷. 2015

[17]微囊藻毒素一LR对罗非鱼肝脏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陈家长,宋超,胡庚东,瞿建宏,孟顺龙,范立民. 2011

[18]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明俊超,姜海洲,袁新华. 2012

[19]淡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富集及其危害. 张易祥,韩志萍,叶金云. 2011

[20]微囊藻毒素-LR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动态分布. 陈家长,张美娜,胡庚东,瞿建宏,孟顺龙,范立民.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