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福建省水稻生育期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其对稻作制度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江敏 1 ; 金之庆 2 ; 杨慧 3 ; 石春林 2 ; 朱朝枝 1 ; 林文雄 1 ;

作者机构: 1.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3.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积温;种植制度;水稻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2 年 23 卷 12 期

页码: 3393-34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及稻作制度的影响,根据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B2和A1B方案,分析了未来不同情景下,福建省水稻生育期气温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水稻种植布局变化.结果表明:未来福建省水稻生育期的温度将呈上升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增温幅度加大.单季稻生育期增温幅度最大,2011—2030年和2031—2050年分别增加0.3~2.4℃和1.5~3.4℃;早稻生育期两个时段分别增加0.2~0.9℃和0.7~1.7℃;后季稻生育期两个时段分别增加0.3~2.1℃和0.5~3.6℃,且日均温的年际波动幅度最大.降水多呈增加趋势,早稻、单季稻和后季稻生育期降水分别增加10%~40%、10%~30%和10%~20%;闽东南早稻生育期的降水年际波动最大.未来气温的上升导致了10℃以上积温增加,水稻生长季延长,使用晚熟品种替代早熟和中熟品种及单季稻种植区改种双季稻成为可能.

  • 相关文献

[1]稻麦周年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吴晶晶,张斯梅,顾东祥,顾克军. 2021

[2]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估种植制度经济、生态效益的研究. 沈明星,黄细喜. 1994

[3]江苏沿江地区以春玉米为中心多元高效种植制度研究. 刘建. 2003

[4]影响江苏太湖地区种植制度的多因素统计分析. 金焱鑫,高亮之,郭鹏,李秉柏. 1987

[5]种植制度对长江下游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周炜,张岳芳,朱普平,盛婧,陈留根,郑建初. 2017

[6]长江下游稻田不同种植制度的碳足迹分析. 严燕,季国军,胡乃娟,陈留根,郑建初,胡锋. 2024

[7]环境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 孔令杰,马行军,卢红,孟庆长,郑飞,赵文明,张美景,陈艳萍,袁建华. 2014

[8]美洲狼尾草与象草杂交种生产的花期相遇及积温稳定性研究. 顾洪如,白淑娟,杨运生,丁成龙,周卫星. 1994

[9]江淮地区春季湿渍害时空分布特征. 侍永乐,石春林,李映雪,刘杨,宣守丽,魏秀芳. 2016

[10]长江下游沿江丘陵区抗旱高效种植制度结构调整研究. 段华平,卞新民,刘建. 2008

[11]江苏省棉花栽培技术研究三十年. 徐立华. 2009

[12]光温要素对水稻群体茎蘖增长动态影响的分析及模拟. 王萌萌,杨沈斌,江晓东,王应平,陈德,黄维,于庚康,石春林. 2016

[13]异常气候坚农业的影响. 李德新,周桂华. 2003

[14]气候因子和地表覆盖对沿海滩涂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 张蛟,崔士友,冯芝祥,王奎山,翟彩娇. 2018

[15]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冬小麦生产之前瞻. 金之庆,方娟,葛道阔,郑喜莲,陈华. 1994

[16]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及适应性对策. 葛道阔,金之庆,石春林,高亮之. 2002

[17]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 江敏,金之庆,石春林,葛道阔. 2009

[18]CO_2倍增时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陈超,金之庆,郑有飞,刘建栋. 2004

[19]长江下游平原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特点及小麦发展方向. 金之庆,石春,葛道阔,高炜. 2001

[20]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 葛道阔,金之庆.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