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苏淮南麦区小麦品种用于粮饲兼用生产系统的表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书文 1 ; 姚国才 1 ; 王艳平 1 ; 姚金保 1 ; 杨学明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饲料;品种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02 年 04 期

页码: 13-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小麦拔节后的割青 ,研究了江苏淮南麦区育成的扬麦 15 8、ND35 /R18和ND36 /R90 34等 3个小麦品种 (组合 )用于粮饲兼用生产系统的表现。结果表明 :3个品种的鲜草产量、饲用品质和再生能力等饲用性能均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 ,粗蛋白含量变幅为 18 0 %~ 2 2 7%,冬季割青鲜草产量变幅为 10 12 8~ 12 48 1kg/ 6 6 7m2 ,春季第二次割青鲜草产量变幅为 2 95 7~ 70 5 1kg/ 6 6 7m2 ,1次割青后籽粒产量相当于对照的 48 7%~ 6 2 6 %,2次割青后籽粒产量相当于对照的 18 9%~ 2 5 0 %。扬麦 15 8粮饲兼用综合表现相对较好。粮饲兼用生产系统在进入越冬期前即开始拔节 ,茎蘖冻害严重 ,须在拔节后割青。不宜冬春 2次割青 ,可通过增大播种密度减轻冬季 1次割青对籽粒产量的不利影响。

  • 相关文献

[1]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镇麦9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陈爱大,杨红福,温明星,曲朝喜. 2011

[2]小麦良种补贴效果分析——以2007~2008年江苏和安徽省中标品种为例. 朱明超,牛津,赵建峰. 2010

[3]江苏小麦品质现状与提升策略. 马鸿翔,王龙俊,姚金保,张平平,杨学明,张鹏. 2013

[4]优质强筋红皮小麦新品种镇麦168的选育和栽培要点. 陈爱大,杨红福,曲朝喜,朱传统,岳绪国,景德道. 2008

[5]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系)耐盐性筛选. 王军,李筠,王龙,任立凯,刘耀鸿,迟铭,浦汉春. 2009

[6]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镇麦6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陈爱大,朱传统,岳绪国,景德道. 2006

[7]广适型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镇麦8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陈爱大,杨红福,曲朝喜,朱传统,岳绪国,景德道. 2009

[8]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镇麦5号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陈爱大,朱传统,岳绪国,景德道. 2005

[9]小麦新品种淮麦39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安邦,顾正中,周羊梅,杨子博. 2017

[10]镇麦系列小麦品种育种实践及探讨. 温明星,李东升,曲朝喜,陈爱大. 2013

[11]优质强筋红皮小麦新品种——镇麦168的选育和栽培技术要点. 陈爱大,朱传统,岳绪国,景德道. 2008

[12]泗洪县2019-2020年小麦品种安全性测试总结. 孙秉刚,杜吉林. 2020

[13]不同小麦品种(系)鲜食性评价. 王康君,陈凤,樊继伟,郭明明,张广旭,谭一罗,李晓峰,孙中伟,张梦涵. 2021

[14]江苏淮南地区小麦品种现状分析与育种策略探讨.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郭世平,金德洲,钱存鸣,周朝飞. 2001

[15]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衡墩营,夏中华,顾正中,刘友华,纪凤高. 2007

[16]江苏红粒小麦品种改良进展. 马鸿翔,姚金保,姚国才,张旭,张平平,张鹏,杨学明. 2011

[17]高产小麦新品种淮麦3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李丽丽,夏中华,顾正中,刘友华. 2013

[18]优质高产小麦宁麦11的选育与利用.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钱存鸣,郭世平. 2005

[19]不同小麦品种及秸秆处置方式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刘红江,王鑫. 2016

[20]高产大穗型小麦新品种迁麦1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顾克军,杨四军,张恒敢,李智盛,许博,黄玉鸾,陈涓,张斯梅.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